古汉台赏花感赋【严建设日记】
2024年4月2日星期二
今滞留汉中,下榻于良居酒店同名吾兄之所。汉中者,古谓之梁州,褒国,天汉,兴元府,南郑,汉都也。故放翁诗云,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实则非彼处也。今游览之地,为汉江音乐池、古汉台、拜将坛、陈村水库诸地。
汉中风物,名动天下,余心向往之。时维甲辰二月廿二日,遂偕老妻驱车横穿秦岭往游焉。甫入汉中,见山川锦绣,汉江如镜,田园金黄,油菜璀璨,东豫近西蜀,绵延八百里,类田园诗美不胜收。遥想两汉三国之时,英雄豪杰,于此风云际会,令人心驰神往。
春和景明,风和日丽,余偕老妻驱车赶赴汉江,途径古汉台,久闻大名,未尝一游,乃泊车。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入门,但见阅江楼、桂荫堂玲珑剔透,石栏杆、上马石古朴雅卓。翠竹青青,凤尾森森,有墨竹。兼牡丹盛开,满庭芬芳,如霞似锦,国色天香艳丽夺目。复有樱花怒放,璀璨如星,落英缤纷,令人陶醉。有花枝叶三者皆绿色,名曰荚蒾绣球也。罕见。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儿童笑闹嬉戏,天真烂漫;老者沉思,似有所悟。余欣然漫步其间,赏花海之盛,感自然之美,心旷神怡,忘乎所以。有童稚相缠,挥之不去,童心忽萌,乃同做兔跳追逐游戏之。
台不在高,故典相传。登台远眺,汉中城郭尽收眼底,汉水悠悠东流。思古人之功业,感时光之流转,不禁慨然长叹。实则高祖汉中,玄德汉中,均与毛氏延安一般无二,韬光养晦修身养性休生养息屯垦戍边图谋发展而已。到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 ;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五言已尽宋元诗。
沛公既封汉王,都南郑,率众道子午至汉中。时西南蛮夷之地,沛公心怏。同来萧何劝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沛公喜,遂整军,拜韩信为大将。经四月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灭三秦王,楚汉相争,垓下一战,四面楚歌,灭西楚霸王于乌江,用韩信谋略遂得天下。定国号为汉,以纪之。
其行宫遗址,即汉台也,人仰其史久,谓之古汉台。台处汉中汉台区,筑于楚汉相争时,面积八千平方米,三级台地成,高七米。沛公因之兴而定鼎,故国号为汉,其驻高台,后世尊之古汉台。宋张少愚诗云: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其一坯土者,乃残高台也。清陈毓彩亦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登台四顾,城郭尽收,汉水东流。遥想沛公当年,风云际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台历沧桑,屡经修葺,犹存古风。登台有感,叹历史之浩瀚,人物之风流。夫汉中者,汉家之发祥地也,其文化之深厚,岂可尽道哉!今游古汉台,仿佛置身汉时,感沛公之略,萧何之智,韩信之谋。亦知创业之艰难,守成之不易。登台远眺,汉中大地,如诗如画,不禁心驰神往,慨然有怀。
高祖心机颇深,然尚谦逊,有自知之明,非忝然厚颜居功自傲,贪天之功揽为己有者。《史记》载: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乃记之曰:汉台巍巍,汉水悠悠。沛公英武,天下归心。汉中古迹,千古风流。游客至此,思接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