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作如下思维:
因为无法找到自心相续的开始,因此可以推论,在过去世,我曾经有过无数次的投生;既然我有过无数的投生,我就一定有过无数的母亲。然而,所有这些母亲现在在哪儿?他们就是现在活着的所有众生。
在这个训练之中,我们学习无一例外地对所有的众生生起并保持温暖的心,以及觉得他们都很亲切的感觉。这种慈爱心让我们的心清净而平等,并为我们奠定了对所有众生生起珍爱心的基础。通常我们的心都是不平等的,要不是出于贪执而与某些人过于亲近,要不就是出于嗔怒而与某些人过于疏远。这种不平等的心不仅令我们无法生起至善的菩提心,它也是我们所有日常问题的源头。我们也许会认为:因为某些人伤害我们,所以他们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怎么可能对这些人生起并保持温暖的心,以及亲切的感觉呢?这种想法并不正确,我们看做怨敌的人,其实都是我们过去世的母亲,我们过去世的母亲与这一世的母亲,同样都是我们的母亲,她们对我们的恩德是一样大的,如果我们争论说,过去世的母亲真正照顾我们的时候,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了,因此她们不再是我们的母亲,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假如今天我们这一世的母亲去世了,她从此就不再是我们的母亲了吗?当然不是的。我们会依旧把她视作自己的母亲,为了她的幸福而至诚祈祷。所有我们过去世的母亲也是一样,虽然她们去世了,但仍旧是我们的母亲。只因为彼此外貌的改变,让我们互相认不出对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见各种不同的众生,人类或非人类。我们视其中一些为朋友,另一些为敌人,而其他大部分则视作陌生人。然而,这样的分別来自于我们的误执心识,并没有得到有效心识的证实。我们不应跟随这种误执心识,而是要认知并相信: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无论遇到谁,我们都要这样想:“这个人是我的母亲。”这样,我们就能对所有众生都生起温暖的心,以及同等无别的亲切感。相信所有众生都是母亲的这一信念是智慧,因为它理解的是一个有意义的对象,即“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有了这种理解,我们在这一世与无数未来世之中都将体验到极大的意义。我们应永远不放弃这个利益甚大的信念或见解。
我们应作如下思维:
因为无法找到自心相续的开始,因此可以推论,在过去世,我曾经有过无数次的投生;既然我有过无数的投生,我就一定有过无数的母亲。然而,所有这些母亲现在在哪儿?他们就是现在活着的所有众生。
反复思维这些要点,我们强烈地相信“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然后禅修这个信念。
转自《现代佛法 慈悲与智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