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塘藕,有人会不理解,不就是莲藕吗?是的,塘藕属于莲藕的一种,只不过有别于湖藕、田藕之讲究,它是生长在河荡水下,汁多肉嫩,品质优良,极受消费者欢迎。
江南水乡,河荡密布,盛产“水八仙”之一的塘藕。秋冬季节,大片荷叶枯萎低垂,水底下的莲藕却长得雪白粗壮,讨人喜欢。该起藕了。
因为天冷,下河起藕的活儿比较辛苦,产量不高。别急,慢慢来,于是藕的销售期变得较为漫长,从秋天到冬天又到春天,成为餐桌上的一道风景。
我娘家所在的大港上村只种植过水八仙中的菱角、茭白、茨菇,却没有种植莲藕、荸荠、水芹和鸡头米。吃藕,大都是从附近的车坊人或者同里人那里购买。据说,那些地方地势低洼,连日下雨便成水乡泽国,很难种庄稼,最合适的就是种“水八仙”。
受生活条件制约,我小时候难得吃到塘藕,即使吃也是“糖藕”。各位,塘藕和糖藕,一边旁之差,音同字不同,意思也完全不同。糖藕是在塘藕的基础上塞进糯米加进食糖烧煮而成。
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吃藕已经变得平常。记得有一年冬天,娘家动迁住在简陋的过渡房里,我母亲得知附近有个村庄的一池莲藕因挖藕人工费贵、莲藕销售不畅而全部放弃,任由村民下去挖藕,她骑着三轮车,与同村村民赶过去,从冰冷的河泥中挖来一车塘藕。
摊了一地。分拣,大的烧糖藕,小的炒藕片。那个阶段,我家的餐桌上总有一道酸酸甜甜脆脆的“醋溜藕片”,极其可口开胃。
今年的冬天过得特别漫长。当春天姗姗而来的时候,我母亲开始念叨糖藕。是啊,再不抓紧时间吃,最早也要等到下半年的又一循环。春天,植物萌芽生长,水底下的莲藕也要从藕节里长出芽苞,然后伸出水面,举起碧绿的小雨伞,铺满整个荷塘,开出荷花,长出莲蓬……
那天去娘家,我特意转去城南批发菜市场,挑粗壮的买了十来斤塘藕,母亲清洗后,刨去外皮,一头切开,塞进预先浸泡的糯米,然后用木钉子固定藕盖,加水、加糖、加食用碱,在煤炉上文火烧煮几个小时,直至酥烂。品尝前,切开,才知道“藕断丝连”是怎么回事。
可惜美中不足,那天雷声隆隆似有大雨倾盆,我走得匆忙,塘藕还没煮烂,母亲也没放进我拿去的自制桂花蜜。回家后品尝,总觉得我拿的两节糖藕不到火候,也无桂花香味。心里想,哪天我自己烧煮试试?当然,因动力不够,仅限于空想。
除了做糖藕,塘藕的吃法还真多。比如凉拌藕丝,比如与鸡头米、菱角、虾仁同炒的“荷塘月色”,比如做藕夹、藕饼,还有泡着喝的稠稠的藕粉。
每次买回塘藕做菜,切藕片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生吃几片,藕汁里有淡淡的甜味,脆脆的口感,越嚼越有味,仿佛自己在吃某种水果,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