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哲学187:重新认识波动

我的投资哲学187:重新认识波动

我是在看书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以立刻放下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很多人都寻求规避波动性,他们将方差的增加视为风险的夸大。而我们考察的投资者,则倾向于寻求波动。与此同时,在他们参与投资的市场中,他们依然能取得亏损程度有限的投资回报。

想法总是稍纵即逝,你必须及时的记录才能留住他们。虽然有些想法可能会重复出现,但也有想法他可能只出现一次。想法这个东西,就像你泼在地上的水,每次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也像同一个人永远无法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人在变,河流也在变。你当下想法的形成是受当下,以及曾经各种经历的共同影响。只要有新的因素进入,那么想法就一定会改变。如果你的想法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只能说你开始拒绝接受新东西了。那样对你来说更加的危险。因为当一个人不再能与时俱进了,也就意味着他将要被淘汰。

还是回到投资中的波动问题吧。我为什么有些兴奋呢?因为我发现了看待波动的另一个角度。我曾经也是不太喜欢波动,虽然在股市中赚钱。尤其是要想赚估值变化的钱,要想获得超额收益,你就必须要有波动。但是,我们还总是习惯把波动当做一个敌人。甚至是想通过各种方式去消除波动。

比如说我们会通过配置更多的固收产品来降低波动。甚至是把所有资金都买入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这样基本波动就很小了。再或是你全都存定期,那就彻底的没有波动了。

但今天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波动并不是坏事。让我有了曾经没有的一个视角。虽然说波动这件事始终存在,我也在一直通过波动挣钱。但从这个视角去思考波动,以前却是没有的。

一个新的视角能给你带来的一系列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像当你获取到一个新的概念,你就能以此为基础,展开更多的思考一样。一个新的视角会让你产生一系列新的处理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也像是你整理房间,你可以通过不同的归类方式去整理。虽然都能达到干净整洁的目的,但你使用起来还是会有区别的。

外在的表现不同,内在的功能也会存在区别。不同的归类方式,导致的是不同的使用方便度。就是说,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可能都是一样的,但还是有很多不同解决办法。就像投资是为了挣钱,但每个人挣钱的方式方法还是存在很多微小差别的。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有些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因为直接切入正题,你可能只需要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但你要想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想明白,也就是要达到那种可以应用和做到的程度。就必须要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他不仅仅是知道一个道理的问题。而是构建一整个认知系统的问题。

也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你虽然知道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从知道到做到是需要付出思考和实践的。你缺少了其中的很多步骤,就算知道也绝对做不到。有多少人是在看抖音上做饭感觉很简单的,但真的到了自己做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是的。

我的思考过程,并不仅仅是为了梳理清楚一个道理那么简单。他更是一个把这个道理解构,到重建的过程。同时我还需要思考如何的付诸实施。读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如果一个想法仅仅停留在想法上,那他也没什么用处。

继续回到波动问题上来。波动是市场的常态,波动来自于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不同解读。群体的选择虽然最终一定会是正确的。但在过程中却需要不断的验证。也就是说,群众最终肯定是对的,但在过程中,群众还是会犯错的。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波动的存在。

股市中的波动就是来自人们对于股价的错误定价。因为人们会对短期的各种信息给出错误的判断。信息的不透明,或是滞后,还有人们认知水平的差距,都会导致判断的错误。但时间会消除这一切的误差。因为错误是无法自洽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存在,但并不是完全的不可弥补。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普通人虽然是笨了一点,消息闭塞了一些。但反馈回来的信息,会验证我们的判断。当出现无法自洽的逻辑时,我们也会去想办法修正自己的判断的。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错误判断进行修正后。错误的定价也将会被修复。波动也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波动来自于错误的判断,而对于错误的矫枉过正又导致了波动的循环。波动不会停止,他总是会重复的进行。

对于一个公司定价,他应该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为我想没有人能对一个公司进行准确,并且可以得到所有人认同的定价。价值这个东西,他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主观的东西。所以股价他应该只能表现为一种波动的状态。而他波动的中枢,也就应该是人们对他的价值认同。

那在这个过程中,波动对我们作用是什么呢?如果你只是个长期拿着吃股息的投资者,可能波动对你没有什么用。但如果你想吃到波动中的超额收益。那么波动就应该是你必须关注的。因为只有在波动中,你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这里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讨厌甚至害怕波动。因为我们总是把向下波动当做敌人。因为向下波动的时候,一般就意味着会赔钱。

向上波动赚钱,向下波动赔钱。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你买入的价格。如果你在顶部买入,那么不管怎么波动,你都会赔钱。但如果你买在了底部呢?对于你来说,不管怎么波动,对你都是有利的。

我们害怕波动,害怕波动带来的亏损。其本质就是因为我们买的太贵。所以你才会对波动有所恐惧。这就还是要提巴菲特了,为什么巴菲特不害怕波动。以为人家手里总握着很多现金。每次大跌之后,都是人家捡便宜筹码的时候。所以人家不但不害怕波动,人家等的就是巨大的跌幅。

这也就是我今天看这本书感觉有收获的地方。他让我有了另一个视角的看待波动的机会。因为我以前并没有这样思考过波动问题。我也是一直在思考如何的降低波动率。所以我才会总把配置挂在嘴边。

但当我有了今天的这个视角之后,我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我也可能通过波动来获取超额收益了。只不过这种超额收益的获得,也并不容易。因为你需要付出时间的等待。市场的波动始终存在,但是这个周期非常的长。至少也要三五年。而不愿意等待,也正是我们普通人的一大死穴。

还是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嘴上说着三五年为周期。但我曾经还不是在卖出后,不久就又开始了买入。嘴上说,跟实际行动他是两回事。这就像上面提到的,知道跟能做到就不是一回事。也正是因为我知道而又做不到,所以才导致了我在好几只股票上的亏损。尤其是万科,让我亏了60%。

现在想来,我主要是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于趋势的错误判断,二就是对于买入时间点的错误选择。因为曾经是地产从业者,所以还对地产有些许的留恋,并不希望他彻底的凉凉。但你的好恶跟现实是两回事。再有就是,如果我再等两年买入,我也不会赔那么多。

如果真的像我说的那样,按照三五年为周期。我就应该在21年卖出后,等到23年之后再开始买入。这样从23年开始买入,我一是可以躲过21、22和部分23的下跌,还能在23到24年间买入更多的便宜筹码。那么在24年的上涨中,我就能很快有收益。而不是像现在,等涨起很多后,我才摆脱了前期的亏损。

对应今天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买的太早了,太贵了。导致我在波动中既损失了时间,也减少了收益。损失时间是,在我买入价之下的那段波动时间,我完全就是在等待。没有给我产生收益。买的贵当然收益就低了。

不过这也正常,那个正常的普通人不犯错呢?你并不能把少赚就当成赔。你越是想赚到每一个铜板,就越可能赚不到钱。你虽然少赚了一部分,但你也没赔啊。只是少赚了而已。但这部分少赚的钱,也让你收货了经验啊。总之你还是不亏的。

今天的思考,还是那种思路。你不能把你所遇到的困难都当成你的敌人。你更应该把他们都当成你的工具。就像今天的这个波动,虽然波动会给你带来损失。但同时如果你利用的好,他就能给你带来收益啊。

还是拿我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我在晚两年买入。就像我一直提醒自己的那样,按照三五年为周期去操作。那么我的收益应该还能再高至少十个点。在你没有买入的情况下,你势必会配置债券。这样你不但那两年没有亏损,还会有收益。当你再次开始买入时,你就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里外里这可要差很多呢。

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你也不可重来一回。你只能是在下一次波动中,管住自己的手。该卖的时候,大胆的卖。不该买的时候,坚定的管住自己的手。

再有一个导致我们害怕波动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放入到短期的波动中。每天看着自己的账户,今天又跌了多少。我也是有些烦躁的。就拿这段时间来说,每天赔个几万块,而且是连续的赔,搁谁心里也不好受。

但当你拉开时间维度看,股市本就是这样。短期给你突突涨几天,然后就是波动或是回调。你煎熬一个月,可能一两天就又都给你涨回去了。可是人就有这种损失厌恶的情绪,短期内赚的那些钱,远远不能弥补长期赔钱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就是导致你做出错误决定的根源。 你感到痛苦了,你就势必会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你能想到的办法无非就是买或是卖。有钱可能你就会倾向于加仓,来进一步摊低成本。没钱呢或是死扛,或是就卖出不玩了。

基于短期情绪给出的判断,基本都是错误的。因为情绪给出的解决方案,都只能是解决你眼下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你长期赚钱的问题。要想长期维度上赚钱,你就必须要用长期维度上的逻辑去解决投资问题。

你要基于把波动当做一种工具,而不是敌人的方式去思考波动问题。既然是工具,那么你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当你有了这样的思路,思维方式,很多问题也就相对简单了。其实说白了,我上来就可以直接说这句话。这句话,其实就是我今天思考的主要内容。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这四千字的废话,那我为何还要写那四千字的废话呢?如果没有这些废话,也就不能帮助我更好的理解那个结论。你还是会被波动导致的情绪带跑偏。但当你有了这思考,你的关注点,可能就会从对波动的恐惧中,转化为思考如何利用波动上来。

其实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你通过思考可以转变自己的位置。你通过思考可以让自己变为主人。就像笛卡尔说的那句话,我思故我在。因为你的思考,让你成为了主人。而如果你不去思考,只是任由情绪带着你跑。那么你就只是个情绪的奴隶。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那么你也就不大可能会使用工具。尤其是那些抽象的思维工具。因为只有通过你的思考,这些思维工具才能得到利用。你连思考都不思考,又怎么能用的上思维工具呢?

当波动成为你的工具,你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怕他了。你思考的重点就变为了我该如何的利用他。而要想利用波动赚钱,那首先你想到的就应该是如何才能买的便宜。只有买的便宜,在你买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收益。

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在波动中你关注的就是机会,而不是波动给你造成的恐惧。同时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你就更可能等到那个你想要的那个买入点。而不是在波动中情绪化的操作。

这里面的逻辑是,你找到或是抓住一个概念,并以他为切入点去思考问题。通过思考你形成你清晰的目标,同时制定出系统的方案。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一切外物都成了你可以利用的工具。你在思考过程中也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当你有了明确目标后,那么你关注的就是如何执行,和达到目标。曾经的那些外界的干扰,对你也就不再构成威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