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wǔ)①,遵②海而南,放于琅邪(láng yé)。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③,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juàn juàn )胥谗④,民乃作慝(tè)⑤。方⑥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yuè),大戒⑦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yuè)之乐!’盖徵招角招⑧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译文】齐宣王在他的离宫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良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道:“有的。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抱怨他们的君主。得不到就抱怨君主,是不对的;作为人民的君主却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君主将人民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将人民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与天下人一起快乐,与天下人一起忧愁,这样还不能以仁德安定天下,那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我想去游览转附、朝舞这两座山,然后沿着海岸南行,一直走到琅邪山。我要如何修整行为才能与先王的游览相比拟呢?’
“晏子回答道:‘问得好啊!天子前往诸侯之国,称为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朝见天子,称为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报告自己所尽的职责。没有不与工作相结合的。春天視察耕种情况,帮助生产资料不足的人;秋天视察收成情况,周济缺粮的人。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们哪会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走走,我们哪会得到补助?他的巡游与走动,就是诸侯的榜样。
‘现在却不是这样,出巡时兴师动众,并且征集粮食,使得饥饿的人没有饭吃,让劳累的人不得休息。大家侧目而视,互相抱怨,人民也开始作乱。违背天意,虐待人民,吃喝浪费如同流水;流连忘返,荒亡无行,使诸侯深感忧虑。
‘从上游玩到下游,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玩到上游,乐而忘返,叫做连;追逐野兽不知厌倦,叫做荒;好酒贪杯不知满足,叫做亡。先王没有流连的享乐、荒亡的行径。就看您怎么做了。’
“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先在都城内做好充分准备,自己再驻扎到郊外去,然后开仓救济穷人。他召来大乐官,说:‘为我作一首君臣相悦的歌曲!’那就是《徵招》与《角招》啊。其中有一句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 畜君,就是喜爱君主的意思。”
【注】①转附、朝儛(wǔ),山名,儛,同舞。
②遵,沿着
③豫,与游意思相同
④睊睊(juàn juàn )胥谗,睊字从目从肙, “肙”意为“细小的”。“目”与“肙”联合起来表示小眼看,即侧目而视。胥,皆。谗,毁谤。
⑤慝(tè),从匿,从心,将心思隐藏起来,即有反意。
⑥方命,方,违反,命,上天的旨意。
⑦戒,准备的意思,不是戒备的意思。
⑧徵招角招,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两个,招,同韶。南宋姜夔曾以此创作过两个曲子,并填词,于是有了词牌《徵招》、《角招》。
【解读】1、作为国君或者企业领导,都要站在天下百姓或者公司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正如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有一些人文关怀,多施以仁政。
不能因自己的私欲而不顾他人感受,他人死活。
2、孟子告诉齐宣王何为真正的乐。告诉齐宣王,做事要有目标,对自己的事业、生活有益处,有助力,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
其实不单单是齐宣王,我们现在依旧要认识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孩子教育。现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自媒体行业也兴旺发展,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这里面有好有坏。那我们不是一概的否定,就不让孩子去看,而是挑选一些对孩子成长、学习有好处的节目或者视频去看。比如文学类、科技类等等。即使是电视剧,也不全是坏的,就要看家长如何去引导,而不是一刀切的政策。
所以,孩子的教育重点在于家长身上,而不是孩子,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想想我们是否能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