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快。
正月初一在互相祝福、打牌、喝茶中迅速过去,转眼便是初二。
初二是客家拜年的大日子,它是姻亲拜年的日子。姑爷要去丈人家拜年,外甥要去舅家拜年。
拜年礼数基本一样,香烛鞭炮加果礼,一家一份。果礼是用草纸或者报纸包上几个桔饼,一些油丝子和冬瓜糖,外面贴上一块红纸,用细绳扎个十字扎牢。
这果礼真只是个礼。主家在客人上门时都会收下并感谢说到怎么这么客气之类的话,但实际上一般是不收的,客人离开时退回,又免不了主客一遍推搡,少不了什么要收下,什么情义收了礼不收的话,最终还是客人带回。
小赖吉一家吃过早饭,凤里就带着长女才才、次女米头、三女群子和么女发群和面的和面(做客家三角包),洗衣服的洗衣服,扫地的扫地,老海和父亲大相则准备茶点、香烟等妹妹妹夫外甥们上门拜年。
因为凤里是童养媳,九岁那年抱来的,亲生父母己经不在,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兄妹没有一起长大感情本来不深,又因一些事情误会了,好几年没有走动了。老海和赖吉也就没去拜年。
客人还没来,小赖吉便这家串那家,看谁家客人来了,目的很明确,就是那未引爆的鞭炮。
约莫上午十来点钟,传来发群的叫唤“赖吉哥,快点回来,姑丈来了”。村庄很小,在邻家的小赖吉听到叫唤,一溜烟的回来了。
来的是沙坪的姑丈,小姑丈。小姑丈正在清水伯门口放鞭炮。小赖吉怯生生的走上去问了声“小姑丈新年好”,便站在一边叮着小姑丈的鞭炮。
这沙坪姑丈很不一般,当时是大队书记,家里拥有双卡收录放三用机,是赖吉几姐弟最渴望去的亲戚家,可母亲凤里不怎么喜欢孩子们去这个姑丈家,当时小赖吉姐弟很是不解,后来大了问母亲,才知只是因为奶奶玉里女说起过这是她女儿家,婆媳两个因之前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有隔阂,就爱乌及乌,气乌亦及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