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生的事 -- 2018.04.26
在老唐看来,只要不是将一张张纸钞装在钱包里,我们就实际上处于满仓状态。差异只是不同投资对象之间做的不同比例的选择。
区别在于,由于每个人认知的不同,每个时点上配置品种不同,这些小小的收益差叠加长达数十年的时间,最终不同人的人生财富值差异巨大。
坚决抛弃“进入股市是开始投资,退出股市是停止投资”的错误思想,牢记我们从拥有第一笔“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投资,且365×24不休息,一直持续到离开人世才算罢手。
既然投资是无法避免的事,是持续一生的事,那么,尽最大可能将自己通过体力或者智力劳动换来的法币,换成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就成了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有没有这个习惯,甚至决定了你和别人后半生的幸福程度或人生高度差异。
杰里米.J.西格尔的《股市长线法宝》,研究了美国长达两百年的资本市场,得出的结论也是,200年里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是债券年化收益率的183%。
推到尽,所谓空仓半仓七成仓,就是利用部分或全部资金,妄图通过高抛低吸的手法,去获取超额回报。够诚实的话,看看自己的账户市值,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预测股市何时暴涨,所以,还是干脆趁早承认自己无法预测同样由市场情绪引发的暴跌吧!既然自己并没有预测暴跌的本领,依据什么让自己去持有现金或类现金等低回报资产呢?
股市带给我们的回报,主要由企业经营增值和市场情绪波动两大因素推动。有过大量的研究证明,A股公司的长期年化回报率大约12%。如果我们满足于12%或者比12%略高略低一点点的回报,投资其实很简单:通过宽基指数,买下全体企业的少量份额,或者买下全体企业中略好的那部分的少量份额就可以了——12%这个数据,从逻辑上也可以推理出来的。
如果意图获取更高回报,要么需要选出比平均盈利能力更高的企业去投资,要么需要在市场情绪波动中高抛低吸成为赢家,这两点的难度都不小。但相比而言,前者是可以靠知识积累逐步获得,也已经有了很多前辈趟平这条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后者,迄今为止,我个人的经验认为,这是条死路,没有看见任何成功的先例,路边枯骨倒是见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