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〇三六年十二月十九日降生,一一〇一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
上学的时候没少背诵苏东坡的诗句,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诗句很有魅力,千年过去,依旧给人共鸣。人亦如此,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魅力。很感谢林语堂先生著作《苏东坡传》,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很庆幸读到了这本书,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他不只是个文学家,也是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东坡,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无论是在汴京为官,还是在杭州--密州--徐州抗洪等地任地方官;无论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还是再次被任用,二到汴京、杭州;还是流放岭南、海南儋州。在政治漩涡里,他一时被重用是高官、一时被贬是犯官。他都安然处之。他觉得他一生只是一站一站地往前走,而流放岭南只是在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旅程是他呱呱坠地时已由神灵决定,不过到现在他充分明白罢了。他可以身居高位帮理朝政, 也可以成为一名农夫忙碌于农田。
苏东坡,也在成长。从凤翔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心态平和。苏东坡被贬黄州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之前是顺风顺水,到了黄州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苏东坡,朋友甚多。“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和王安石、司马光只是政见不同,彼此之间是朋友。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受人尊敬,诗人、僧人、农夫都可以成为朋友。在被贬之时 ,也可以得到朋友的资助和写信抒发情感。
苏东坡,爱民。在密州治理蝗虫,在徐州建筑“黄楼”抗洪,在杭州疏浚西湖,救孤儿,建医院....他实在是太能干了,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能为这个地方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造福一方人民。他深信一份预防胜过十分救济,时时牵挂着百姓。
苏东坡,爱妻。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是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所以苏东坡则事事听妻子的。有一个好妻子,则男儿不违法乱纪,不遭横祸。
苏东坡,爱吃,也研究怎么吃。东坡肉、东坡饼、羊脊骨、酿桂酒、烤生蚝等等。
苏东坡,喜养生。用细梳子拢头发和沐浴是这位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大事。练瑜伽、炼仙丹。延缓衰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节欲。他说节欲之难,犹如弃绝肉食开始吃素,并以下列方法劝人:比如,决定不吃肉时,不要决定此后永远不再吃肉。可先试戒三个月,自然易于实行。三个月之后,可再延长三个月,如此继续下去。
苏东坡,也有缺点。监禁解除之后,弟弟子由用手捂住他的嘴,那是告诉他以后要三缄其口。他和弟弟子由的对话。
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有的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
苏东坡点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用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开头来结尾。“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凝练幸福生活的秘诀。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