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最不坑的,应该是书吧,至少没有谁加价去卖那些动则三五百的励志书籍和音像制品,比起单点比套餐吃亏、套餐只加了个小菜的快餐,是不是实惠多了?
其实让我看来,最实惠的是在门口站上五分钟,马爸爸的宣讲视频看上两眼,接下来的路都能走的趾高气昂。
最近朋友圈里又看到旧闻,说“马云2000万美元回报200澳元资助”,马云生活不易的16岁,接受了200澳元的资助,38年后以2000万美元回报。我根本没有关心200澳元如何换算,也没打算想清楚自己接多少个商演才能赚到2000万,我在想,我的16岁是什么样子?
16岁没有坐过火车
越是无知,就越敢想象,就算算得清楚从安阳到北京的火车需要带几包方便面,也搞不清楚火车头里到底有没有司机。16岁,对任何事物都只有一段时间的热度,想到火车,就花一阵时间去想象和描绘,然后很快被新的想法“褪烧”。
可能以前也是如此,不然才不会进入非重点高中,不然才不会有时间画画和搞音乐,不然才不会有今天写歌唱歌…
16岁被网吧拒之门外
那时候,爷爷身体还算硬朗,奶奶也敢迈开腿大步走,两人用了半天时间坐公交转长途,就为了把身份证及时送到我手里。那一大包从家里带的、路上买的好吃的,隔着铁门塞给我时,自己像个犯人。
一来喜悦的是拿到疼我的爷爷奶奶带来的零嘴儿,二来终于觉得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了。可当我第一次把身份证塞给网管登记,他写到第9位身份证号时气愤的交还给我说:走吧,你年龄还不够!
16岁情窦初开
当你觉得一个人很特别,就会不断的增加关注;当你越来越关注这个人,她就会越来越特别,特别到无人代替,特别到完美无瑕,直到某一天把她忘的一干二净…
隔着电话是讲不出情话的,学校唯一的插卡电话机,课间排队排得到,那是一种运气,但讲不完的缠绵,一定会遭人愤恨和白眼;书信也传不出情话,往往那些表达爱意的词儿,都是别人先想出来的,俗了懒得套用,雅的怕用力过猛;最后什么话也没说,到底这情窦开没开,好像也忘了个一干二净…
16岁接触吉他
老妈最近几年苍老的好快,好不容易劝说她别再染发,却又用指甲草把头发P了个颜色。结果黑头发还是黑的,白头却成了另外一种跳脱的存在。
年少时跟父母要钱花,从老妈那要到钱的成功率更高,其中有一半原因是不敢向父亲开口,另一半是因为父母已经给足了生活费,再次伸手去要的,是“生活”之外的。那个钱很值钱的年纪,花160块给给我买吉他的,当然也是我妈。
虽然只学到皮毛,吉他也已让我受益匪浅,余生也会不弃不离吧?
青春的那些日子里,好像这些经历也确实太过普通,十六岁也真的没有太耀眼的记忆,所以也没有激励到自己去成为更优秀的人?自己发表了好多歌,是不是因为把青春写的太真实、太平淡就没了营养,才不会有更多人驻足聆听…
躁动、遗憾…
凭什么回忆青春?
凭什么把青春写成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