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第六章,清理阶段:清空工作篮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实践。强调几个基本原则:1、首先处理工作篮中最上面的事务;2、一次一事;3、永远不要把事务再次放回工作篮。无论如何,你必须尽最大可能迅速完成清空工作篮的工作,而且不回避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处理,不仅仅意味着花费时间。最好的做法就是从第一件装入工作篮的任务开始处理。工作篮是一个处理问题的地点而不是一个储存容器。强迫自己只处理最上面的一项,其他内容尽量都不看。每次只处理一项内容可以迫使你集中全部注意力来做出判断,即使你的处理过程被打断了,也不会出现一团乱麻的情况。当你将一件事务从工作篮中取出时,就应立刻判定它的实质以及处理方法,更新下一步行动或者直接处理完毕,永远不要什么都不做,再次放回到工作篮。认知科学家已经证明了“认知疲劳”的真实性,即你做出的每个或大或小的决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你的脑力。
处理过程的关键问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你要针对每一件事情确定下一步行动,要快速果断的思考。下一步行动,必须是可执行的具体行动。如果你现在不做决定,那么每次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感到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可能会最终导致你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并进一步导致拖延。一旦你确定了下一步行动,这时,你就面临着三种选择:立即执行;委派他人;推迟执行。只有行动才能掌握世界,而不是思考。手比眼更重要,手是思想的利刃。立即执行有一个重要条件,2分钟原则,如果2分钟可以处理解决,就积极行动。如果事情比较适合交给他人去处理,或者到了别人进行下一步的时候,可以列一个等待清单。注意,要标明日期!推迟执行,即所需时间会大于2分钟或者更长,那就要推迟完成。立即列入工作清单中去排序。
感悟:
工作篮是书中将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任何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分类。原则上工作篮中的杂七杂八应该很多,需要时常整理。学习本书内容,其实并不想这么繁琐的去做,而是有目的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清空大脑。因此,工作篮模式就被我改成的收集工作信息。日常工作中,我们每天都有若干工作找到我们,如我的采购任务,运输任务,供应商管理任务,管理者临时指派任务等等,在得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不管是在做什么,应立即分析此工作完成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小于2分钟,那就立刻行动,完事儿返回还能继续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如果不能2分钟内完成,那就立即进入未尽事宜工作列表中,亦或者记在笔记本里,这里需要一个动作,思考下一步行动,如果是非常费脑子的事情,行动可以写待思考执行内容等类似信息,以便不打断工作思路继续工作。我的下一步工作提示做的不够,有些简单的事情甚至都是空白。而有些事情就没有真正的可执行性,比如某材料的式样来后,送检检测数据,我的下一步行动提示,待质检给出结果。这是个等待问题,书中所说即可转入等待列表中,我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就是转为主动,如检测时间一般为3天内,那下一步动作就改成某某日(三天后)与质检联系,确定检测数据。然后将此任务编辑到日程表三天后的必完成项中,将被动化主动,并且有了具体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