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阅读,继续跟大家分享文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和他的同门师兄——美籍华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曾合作过一项实验,将一组冰激凌使用容量较小的纸包装盒将冰激凌高高堆起,形成装不下的堆尖状态。另一组冰激凌使用容量稍微大的纸包装盒,将冰激凌平口装满。然后,把两组冰激凌放在一起出售。实验结果是:有着高高堆起状态的冰激凌包装,其销量远远大于平口包装的冰激凌。然而,两种包装形态的冰激凌,分量和价格是相等的。
事实上,这种“非理性经济学”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费,以下几点建议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不被宣传迷惑
消费时不要为商家的所谓的打折、清仓、跳楼价、节日优惠等宣传口号所累。坚持有用才买,没有用的东西坚决不买。比如家里已经有了高压锅,看到有便宜的又买一只,由于没有机会马上投入使用,其实这项支出是最不合算的,白白占用了资金。有时候往往就是忽略了小支出,日积月累造成了浪费。
2、控制信用卡的使用
信用卡虽然能够使人们提前消费,用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但刷卡消费让人们对“花钱”没有太直观的感觉,很容易消费过度,给持卡人造成还款压力,还可能被银行收取高额的逾期利息,日常消费只保留一张信用卡足矣。
3、要禁得起诱惑
女士买衣服,服务小姐一般会先夸您几句,比如说身材好,有气质、皮肤好等,创造友好气氛。消费者不应为此放松自己的警惕性,其实她是盯着您的口袋,目的是要你高价买了一件原本不该买的衣服。
4、消费不跟风
不盲目听信广告,什么脑白金之类的骗人东西还是不买为好,要学会动脑筋独立思考。又比如很时髦的补钙,其实所有的补钙产品都是碳酸钙,进入中国药典的葡萄糖酸钙100粒2元,保健品的补钙产品100粒几十元,吃这个保健产品其实是在吃广告。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商品应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商品。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他在支配自己的每一分钱时都十分谨慎。他曾这样对他的员工说:“科学的省钱就是挣钱。”19世纪80年代,洛克菲勒曾视察了一家位于纽约的标准石油公司的下属工厂。这家工厂负责灌装5加仑一桶的石油,并销往国外。他在观察了一台机器给油桶焊盖的过程后向一位专家询问:“封一个油桶需要几滴焊锡?”“40滴。”专家答道。“有没有试过用38滴?”洛克菲勒问。“没有。”“那就试试用38滴,然后告诉我结果。”
经过实验,发现用38滴焊锡焊的油桶中,有一部分有漏油的现象。但是39滴焊锡焊的油桶则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从那以后,39滴焊锡便成了标准石油公司下属所有炼油厂实行的新标准。而直到退休之后,洛克菲勒仍然对此事津津乐道:“那滴节省下来的焊锡,在第一年为公司节约了2500美元。随着这项措施的贯彻实施,已累计为公司节约开支几十万美元。”
浪费现象历来都是受人谴责的,因为任何资材都是劳动的成果,即便是不是自己亲手创造的,也是他人用血汗换来的。浪费的后果绝不仅是资材的损失,也会伤害一个人的心灵。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由于天生比较感性,在消费上比较冲动,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还有的人贪慕虚荣,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追求享受,同样也造成了许多浪费。在家庭理财中,不应仅仅从个人的虚荣去打发自己的家财,也不能总是冲动购物,而是要理性地去支配手里的每一分钱,永远不浪费。因为不积小溪难以成江海,没有理性消费和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节省,怎么可能走向财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