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和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有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言:言如心声,文如其人。
但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它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者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之始掠。如此萧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仅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