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分的婚姻是这样的:夫妻俩经常会和别人抱怨,比如婆婆好烦,老公赚钱不多又懒,老婆太唠叨管得严,但回家后好好的;两个人有合作的时候,也有吵得很厉害的时候,吵着吵着可能会笑起来;两个人存在很多差异,你看我不顺眼,我也看你不顺眼,但某些时候又特别有默契;当一个人生病时,另一个人会非常担心;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时,另一个人会想保护他;两个人会互相吃醋,甚至有时怀疑对方不爱自己,同时彼此却保持忠诚……
70分的婚姻,是一定会包含痛苦成分的。我不认为,任何一个家庭可以没有痛苦。很多人会把他的痛苦升华为生活的一部分,一边抱怨,一边享受着。
不管是冲突争吵的样子,还是恩爱的样子,都不是婚姻的全部,两者合在一起才是婚姻真实的状态。
而那些从不抱怨、从不吵架、相敬如宾的100分婚姻,很可能不是一种真实的状态。他们或许是没有办法解决婚姻中的问题,然后把注意力转到其他的人和事物上了。
在系统家庭治疗中,一个核心的理念是:双方都在互动,所有的问题都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制造出来的,谁也不无辜。
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妻子向系统家庭治疗师抱怨丈夫对她有多么不好。治疗师问她:“你当初选择跟他结婚,证明他当时还不错。他现在变得这么不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做了什么?”妻子立刻说:“我什么都没做!他变得不好,跟我没有关系!”治疗师说:“他对你这么不好,而你什么都没做。”
“我什么都没做”这句话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在说,我很无辜,我是一个受害者;另一方面却是在说,我在这里采取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叫“默许”,这个动作叫“不作为”,这个动作叫“保留原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作为,特别是在对方对你很不好的时候。这也是很多时候被其他心理治疗流派忽视的地方:治疗师一听你什么都没做,那肯定是你老公的问题了。可系统家庭治疗师却会追问:“为什么你什么都没做?”没做的背后一定有很好的理由,让你选择维持现状。
孩子也经常不听我们的话,但我们会告诉孩子:你可以不高兴,你可以耍赖,你可以生气,但今天我们买完这些东西就得回家,你要做作业。面对孩子的“不听”时,妈妈们一般都很果断,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根本问题不在于婆婆听不听,而是在于儿媳到底是选择听婆婆的,还是听自己的。
儿媳的抱怨不是真的想改变现状,只是想向别人证明:我的婆婆真的很过分,很奇葩,我是个受害者,我的生活很不幸。这样,她就可以不为自己负责了。比如,她可以不用面临与婆婆的冲突,面对情绪压力;不用承担一些责任,万一婆婆生气走了,没人帮我照顾孩子做家务;不用惹老公不高兴,影响夫妻关系。而且,我什么也没做,我的婚姻不幸就全是奇葩婆婆的错。而如果做了什么来改变现状,万一日子还是过得不好,那么我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所以,往往奇葩婆婆与不愿为自己负责的儿媳是配套出现的,这就是系统。
还有些时候,我们虽然做了一些事,却是无效的。举个例子,孩子看电视,妈妈说:“你不要看电视了,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孩子接着看。10分钟后,妈妈又过来说:“你不要看了,我都跟你说不要看了,你还看!”孩子继续看。又过了10分钟,妈妈过来说:“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妈妈一直在说,但是没有关掉电视的动作。孩子接收的信息是:我可以继续看电视,代价是忍受妈妈的唠叨。很多妻子对待丈夫,就像这个妈妈对待孩子一样。一边抱怨唠叨,一边把家务活儿都干了。在这里,我不是指责妻子,而是说,我们需要向伴侣发出明确、有效的信号。
改变夫妻互动模式,婚姻才会真正改变
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不同,系统家庭治疗不听故事,不追溯创伤,不管原生家庭,而是从当下的互动模式入手。当互动模式改变了,夫妻跳出彼此嵌套循环的怪圈,一切就都改变了。
曾奇峰老师曾说,系统家庭治疗师要在来访者的症状上“吐口水”。这样,当他在用这个症状时,就没那么爽了,觉得上面沾了治疗师的“口水”。当治疗师允许来访者保持现状,来访者反而不想保持了,于是改变成为可能。
我觉得,未来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平等的方式去理解家庭里的每一个人,而不是把矛头指向某一个人,告诉他“你改好了,我们全家就都好了”;以一种更客观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改变夫妻互动模式,让婚姻里的人多一些幸福,少一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