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经典流传的话这样说:读过这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明白了这么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生活。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自我成长最低的成本,我们也知道去核算那些书籍是最适合自己看,但是看完我就是记不住,看不懂。
我是从2021年开始阅读书籍,我读完了将近100多本书,大部分的书籍其实我们已经忘记了,能记住的也就是几个点,如果现在问我:你某本书的内容,那么其实我百分百的回答不出来。这个就是很明白告诉我为什么读不懂一本书,因为我有把读书的数量为指标了,也许你会在看朋友圈看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今年读了多少本书,自从我这两个月把读书的速度放慢了,不再纠结于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把一本书读懂读透作为指标。
我一直很少读育儿的书籍,尤其经常有人和我说你应该要现在开启读这类的书,我之前在读依恋障碍这本书的时候,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幼儿的案例,讲的特别好,但是我就是没有很大的感受,我也无法用自己的经验去表达或者是去结合经验去分享,是因为我没有体验过,所以我无法读懂。很多话,你告诉我也没用,除非是我自己悟出来的,我悟道的我就能做到,如果我悟不到你告诉我也没有用,所以却体验我也会读不懂。
所以读不懂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指标,缺乏体验感。
从我阅读的时候我每读一本书就会把重点用笔圈起来做好一个标记,说实话并不能帮助我记住知识点,因为划线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忘记的也很容易。我还做过边听课边记笔记,其实也不能帮助我记住内容,因为光顾着去记笔记了,都没有时间去思考去理解。如果我们听完课程以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整理输出笔记,这样就增加了难度更有利于自己去记住。我发现每次我读完一本书如果我有去做总结去输出的时候,那本书的内容我就会记住的比较多。所以当我们存取容易的时候忘记必然也会容易,让自己的存取有不要的难度,其实就会记住更深。
阅读的时候我做了好多笔记,也做过思维导读,但是一旦我需要用的时候,我就发现我很难找得到,甚至我在朋友圈也会发总结,但是总是要翻很长的时间,在5月份的时候,我接触了古典老师的知识卡片,我读书以来第一次感觉原来读书也可以写成卡片的形式。所以我读书的时候缺一个存取器,就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所以记不住:是因为缺必要难度,缺第二大脑。
曾经有人告诉我:我读了这么多书,我感觉我都用不上。
我一了解其实和我一样踩坑,以读书的数量为基础,而非以读书的读懂一本书为目标。但凡我们追求阅读量就一定降低实践量。还有就是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其实很多我们都只需要复制黏贴就可以发一个朋友圈,但是因为不是你自己写的,你没有做标签,所以你根本就找不到也用不到。所以在我们阅读的时候警惕那边推荐你买很多的书籍的人,其实哪怕你一年读懂几本书比你一年读20本书更有质量感。
你们有没有遇到一种情况,比如某个人学习了一个新的东西,立马就去分享给你,然后你会发现她分享给你的东西,你几乎用不上。因为她只学习了一件事,也许这个系统有5件事,但是他只学习了最后一件事。所以很多人做来做去就会发现,其实她是缺系统,越实践越对不上,越实践觉得越不行,所以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不爱实践,而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所以,是因为缺体验,缺系统。
我在今年做了视频剪辑的培训,每次培训的时候我都会从底层逻辑开始讲,但是我们很多学员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底层逻辑这一块,她们最想要的应该是就是套模板,就是一下子就能做出高大上的视频出来。到最后其实很多人也许到目前都无法独立的做出一个视频出。这个就是缺乏系统的典型,所以现在一般如果我去学习,讲的都是结果没有系统,一般我都选择不听。
其实这很像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看完一本书我就想知道答案,看完一本书我就想解决我人生所有的问题,如果一本书给不了你答案,我们就在各种的网上搜索答案,你就会搜集到了一推的碎片化的东西,其实你也未必真的能用的上或者对于你有帮助。
所以我现在开始改变读书的指标,以读懂一本书为基础,有深度的内容的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