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杂物管理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
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时间轴是现在,通过整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扔掉对自己现在来说“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住所收拾干净的同时,也与内心的垃圾说再见。
断=断掉不需要的东西进入自己的空间,只选必要,舒适,适合自己的物品。
舍=舍弃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拥有自在的空间
个人向来懒得“整理,打扫”,去年听说看了这本书能减少收拾的时间,毫不犹豫的看,而且照做。
转眼一年过去,确实在整理,打扫,乃至淘宝的购物选择上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至少省去冲动购物的金钱万元起,省去消磨在选择上的时间每天2-3小时,帮助朋友们断舍离,也多次达到此类效果,并有N类额外收获。
最近有听说过我断舍离效果的朋友,来问我的收获,心得,具体怎么做……为免一遍遍诉说,决定写来分享一下!
1去年做到的:三天时间集中处理,断掉不需要,不适合,穿起来不合适的衣服鞋子包包共8大包;断掉不再需要的书本和纸箱约上百斤;断掉首饰小礼物杂物等东西2大包;断掉不需要的锅碗瓢盆厨房用具3大包;断掉乱七八糟不再需要或过时损坏的电器3大包;断掉化妆品一抽屉;断掉囤积的日用品和一次性用品2大袋……这些共占总物品的50%-60%!
把这些买起来几万元的物品集中在一起放到垃圾站,废品回收价格-不到50元!
2做到后的变化:当看着手里几十大包换来的几十块钱,想到自己买这些物品花去的时间精力金钱,再想到自己生存的空间环境,心理只有一个声音-我再也不要这样买东西了!到今年时间过去一年多,每次购物前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至少替我省去临时冲动的购物两万元以上!(足够去两次马尔代夫旅游!)
当时三天的断舍离没少吃饭却自然减重4斤。(并且饭量开始变小,意识的以前贪食是欲而非饿。)
在那之后收拾的感觉从麻烦变成觉察自我状态的享受感!(放松方式居然增加了整理这一选项。)
这一年开始使用以前认为需要“等到某一天”或“特殊的日子”才会用的物品,感觉非常欢喜且更自信。(对心爱的物件会很珍惜,同时也更珍视自己。)
怎么做?
1从断掉衣服开始:
对于多年前的衣服,其实已经不会再穿了,但因为有回忆有感情,一直在收着。这种可以拍照留念,然后认真的跟衣服道谢,内心出现平静而非亏欠或不舍类感受时,再放入垃圾袋。是的,最好是垃圾袋!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比如万一哪一天有用,或它还没坏可以先留一留送给有需要的人(如果你一定要送人建议直接分类打包统一发货)……现代社会愿意产能过剩,而万能的淘宝几乎可以满足一切需求,很少有人愿意穿你几年前的旧衣服哒!即使那是某大牌的经典款!这是把你家从仓库变成住所的第一步!
2保留可以做朋友的物品:
和自己喜欢的物品呆在一起,其实满艰难的,因为扔掉破烂儿会挑战我们的自我价值!“我不配”的内在情感反应模式会在你最喜欢或在意的东西展露无疑!比如我曾是个本子控,看见好看的本子就走不动路,买来却从不使用,总是随机送人,而自己用差一些质量的来写字,因为没时间好好练字又不能允许丑字委屈了好看的本子,汗!年年批量送朋友本子的我居然还可以整理出五十多个各种样式的本子……最终留下五个最喜欢的,现在其中三个天天在写。
节礼,年货,奖品,礼品,赠品,报纸纸,包装盒,纸箱,冰袋,方便筷/勺/湿巾……这些涌进生活的物品像淤泥一样占据空间,它们是舍的关键!迷信点的说法-灰尘和杂物代表停滞,会破坏你所在空间的风水和你自身的运气。
科学一点的理论-通过舍弃这些东西,你可以觉察自己的内在,发现自己惯常“选择”用的思维或行为模式(逃避现实型/担忧未来型/执着过去型),因为当面对物品如此时,面对婚姻,工作等等你基本也会做相似的选择。
3场所是有能量的:
断舍离之后去掉一个衣柜,床底下第一次可以清净到一眼见底,屋子里的空气都有一种轻松的感觉!被杂物占据的空间有时候带有一种压力,让人不想在旁边多呆一会儿。这感觉相信你也有过,比如仍在一边的英语学习资料,杂乱扔满待洗衣物的沙发,堆满化妆品的桌子,你会放松的走过去学习,在沙发上坐一会儿,或桌前认真化个妆吗?我反正不愿意去!
不但场所,物品本身也是有能量的,每天被什么物品包围着,物品混乱与否,与你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舍不得扔,其实意味着在内心深处你觉得物品比你更重要,而这样的你,只能算珍贵的奴隶而非它的主人。
4最后,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实践才有效果!
哦对了,注意两点禁忌,一、别扔他人的东西,哪怕你觉得是垃圾;二、整理完放在一起统一去扔,这样感觉才会震撼难忘!
行动吧!欢迎做完后与我分享。
这是第一部分心得,进阶版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