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和我正吃中午饭,放了学的哥哥满脸兴奋的回到了家,手里还拿着一本小册子,神神秘秘的,饭都顾不上吃,就跑回他屋里去了。
感到好奇,我紧随哥哥就进了屋,只见他把书包从肩上摘下来,随手一扔,拿着手里的小册子就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的看起来。我凑过去一看,原来小册子是黑白的,封面写着三国演义系列之《三顾茅庐》,下面每一张都是上面是简画,下面有说明。
我问哥哥,这是什么。哥哥告诉我,这叫小人书。小人书里面什么都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怪不得这些天他老是给我讲三兄弟的故事呢,原来是从这里来的呢,我心想。我缠着也要看,哥哥却说要抓紧时间,下午上学的时候还 要还给 同学呢。
那是第一次接触课本以外的书,好奇,新鲜,更多的是被书的内容所吸引。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加之家里的经济也比较紧张,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哥哥借别人的小人书看,再回来讲给我听,偶尔拿回来一本小人书,我和哥哥都是抢着要看,那种心情比吃上满嘴的肉都高兴。《铁道游击队》《小英雄雨来》等好多作品,都是那时在小人书上看的。
慢慢长大了,读书已经不满足于小人书这薄薄的小纸片了,于是会从同学手中借阅拿起来更加厚重、内容更加丰富的书籍。中间有不认识的字,就会拿来字典查一查,不太懂的成语或词语,会询问同学和老师,即使不明白的,也要记住。五年级的时候,一天上英语课,我课桌上放着英语课本,装模作样的看着,其实桌下却拿着一本童话《小萝卜头奇遇记》,偷偷读着。没承想,被老师发现,好一顿批评,书也给没收了。现在想起来还心疼那本书,那本书厚厚的,边角已经被同学们相互借阅的卷了起来,一看,就知道被读过很多遍。
上高中那几年,那时学校的同学之间比较流行看的是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他的一系列武侠小说我大都看过,《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等等都是那时集中看的。有一次,看《侠客行》时,因为是借同学的,竟然熬夜给看完了。那时还因为情窦初开,多愁善感,也比较喜欢席慕蓉老师的诗和三毛老师的散文,遇上好的句子或者带给心灵震撼的话,就会摘抄到专门的笔记本上。那时候的摘抄本,一摞一摞的。
再后来,上班成家了,也没有丢掉爱看书的习惯。闲暇的时候,经常会拿着一本书看着。不管是自己的专业书籍,还是别的书籍,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只要有好的方法或是遇到好的句子,就会摘抄下来,然后读一读,品一品,来吸取它的精华。
喜欢读书,缘于对它的热爱。只要有空,就会拿起一本书。家里的床头,客厅,甚至厕所,每个地方都有书籍,可以让我顺手就读。我特别喜欢的是,晚上躺在床上,就着床头橘色的灯光静悄悄的读,为书中人物的坎坷命运而落泪,为相爱的人儿白头偕老而欢喜,更为那些英雄事迹而鼓舞。
潜移默化的,我的读书习惯自然给女儿带来了影响。她也是从小就喜欢读书,什么样的书都看。我经常告诫她,不要只读,要汲取书中的精华。现在的图书丰富多彩,要分辨。虽然是这样,大概我们有代沟,她喜欢的是仙剑奇侠,我喜欢的是柴米油盐,各走各的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老爸在我们兄弟姊妹小时候共同学习的小屋子里写的一副对联。以此勉励我们一起爱读书的人。
愿喜欢读书的你尽情的读吧,它会给你安慰,给你力量,给你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