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不好,钱乃身外之物,人活着要开心点儿.....诸如此类的话,经常被搬来搬去,这些话语其实只是个空壳子,里面空无一物.没有开心,也没有不生气,更没有身外之物.我们只是想通过这种重复来麻痹一下,逃过那个自己直面的尴尬和内心的难过.
我宁愿你告诉我,想哭就哭吧,想不开心就不开心吧,钱的确很重要,没有谁能跳脱出柴米油烟.和你的情绪待在一起,深呼吸去品味去感受自己身体的异样,感受自己的每一次脉动.在感受的时候,内心的恐慌,胆怯,焦虑,委屈,都会慢慢得扩散开来,然后乘着风飞走,留下一个清明的自己和清晰的方向.这就是面对吧,面对那份酸楚和酸楚下面的那份执念.
最近增加了钢琴练习,哪怕只是练习五分钟,只要被指正了,孩子的烦躁就会火速升级.面对这个抓狂的小家伙我也感到很无奈和郁闷.我很想说朋友这只是5分钟,很想说这只是一个手指头,这也只是一个DO.实践过后此法无效,我看着自己的烦闷,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了刘永芝老师讲座中谈到的声音模仿,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中的声音而来的.我把这个小火车的曲子全部演绎成真实的场面,全音符的四拍是汽笛拉响,然后是火车启动比较缓慢的两拍二分音符轰隆轰隆,最后是快速行驶的一拍四分音符的咔嚓咔嚓,咔咔咔咔.就这样,孩子玩的不亦乐乎.在这个互动的过程里,实际上是个快乐的再创造过程,而不是一本正经得照本宣科,更不是如果不会就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的威胁和恐吓.
每次练琴的时候我都说开火车了,孩子不再抗拒,眼睛里还有了期待的光. 任何一种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都不会离开生活,都是我们实践的总结,如何还原到生活中,这是个实实在在地面对自己和打开自己的过程.回到生活中,回到五感,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来打开智慧.我们不做书本和教条的搬运工.哪怕只有5分钟,搬运工的工作也是很枯燥的,孩子比我们更懂.而我们太习惯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了.当我们之间不能流动的时候,静下来深呼吸,回到鲜活的生活中.
上个星期六在农场叶校长也和我们分享了她带特殊儿童阅读课时的感受,如果在课堂上只是一味执着得想要让自闭症的孩子们能够明白苹果和梨的区别,孩子们就会表现得异常烦躁,课堂的场面会混乱至极,当有八,九个这样的孩子,能想象这个场面吗?但是,当这堂课能够调动了他们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沉浸在这个氛围里,更难得命题也可以顺利的完成.此时的孩子们是温和的,和老师是连接的.
特殊儿童不会迎合成人的口味,恐吓当然更是自找麻烦,他们是特殊的,但是他们更可以"自由"得做自己,相反我们正常学校的孩子们倒是压抑着自己的天性,去迎合无数个无聊之后变得无聊.无论是谁,我们的天性里都是一样的,游戏和好玩是我们真实的需求.回到那独一无二感觉里,妙趣横生.拒绝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