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 准格尔 星期日 晴(15℃/-2℃)
(简书日更54天/总日更740天)
在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本心,认清自己的目标,不将之赋予道德标准,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完成每一件事,勇于尝试,因为错误总会诞生新的机会。
我们之所以会奖励自己的良好行为,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坏事。从这点来看,每次自控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自我才是奖励。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看待自己呢?想要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就要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想按核心价值观生活的自己。
按照上面的理论,我们所有的放纵,都是因为我们将做坏事的自己,当成真正的自己,我们的价值观在最开始就已经作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会将自己认为成一个坏的人呢,我们明明是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努力,极其优秀的人,按照这种想法,做坏事就变成惩罚,我们的奖励就由之前的放纵,改为现在的努力学习。
想要做到始终如一,我们就需要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我们做善事时的光环。
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人,也肯定能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做善事是应该的,因为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当目标不再是一个压力,做善事也是理所应当的时候,就会习惯成为本能,达到真正能够不断努力,并持续下去的行为。
核心思想:当我们将意志力挑战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时,善行就会允许我们做坏事。为了能更好地自控,我们需要忘掉美德,关注目标和价值观。
当我们把道德转化为具体的标准,就会太过于注重得失,从而忽视我们本来的目标。太过于注重当下的得失,从而忽视长远的利益,让我们将目光重新回到我们的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观,主导目标的方向,就能够把目标当做理所应当,从而更能够坚持下去。
你是否在向明天赊账?你是不是告诉自己明天会弥补今天的过错?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是否真的弥补上了?光环效应:你是不是只看到了坏东西好的一面,如折扣省钱、零脂肪、保护环境?
对今天的投资,就如种树一般,是为未来获取更大,更长远的利益,但是对未来的透支,就像拔苗助长,杀鸡取卵,这些行为会让我们在未来失去的更多,会导致我们在未来,陷入更大的危机。
他们无意中发现了大脑里一处未被开发的区域。这多亏了植入过程中的一个小失误。
这里印证了《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费舍尔在其书中提出的观点,不要害怕错误,尽管去行动,因为错误是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某信读书布斯王书友的评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很多科研实验中,无数次的验证,总会有一次偶然的失误,而有时候的失误,则会带来更大的收获。
这也是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尝试,不要怕犯错误,因为很多的错误能够使我们知道,某条路走不通,而离成功也就更近一步,同时往往因为失败时所产生的意外,阴错阳差地发现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