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信是由五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1)过高的期望值
“完美主义”,让你很容易变得害怕犯错,并且在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严酷地自我批判。
(2)苛刻的自我评价
人类的思维天生倾向于:批判和指责、发掘消极面和做最坏的预测、描绘可怕的未来、翻出曾经的痛苦记忆、迅速变得不满足并找寻更多。
(3)过分关注恐惧
恐惧本身并不影响自信。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想着它、担心它,那就会造成问题。越是过分关注恐惧,恐惧就变得越强大,越会破坏自信。
(4)缺乏经验
如果在某件事情上几乎没有经验,那么就不应该指望自己会感到自信。
(5)缺乏技能
若是并不擅长做某件事,那么自然就不会有自信的感觉。
如果想要擅长做某事,就要遵循四步自信循环:技能练习,有效应用,结果评估,按需调整。有效的技巧就多用,效果不佳的就改变或调整。
构建真正的自信需要付诸实践,更确切地说,需要“坚决而投入的行动”,这个术语指的是受核心价值观所指引的行动:行事方式以自己心目中想成为的人为标杆、做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只有下定决心并全身心地致力于实际行动,走出舒适区并做心底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才能感到真正的自信。
自信的行为先于自信的感觉。先有了自信的行为,自信的感觉才会随之而来。
消极思维在本质上并没有问题。只有当我们被完全卷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它身上,将它奉为绝对真理,让它控制我们或开始与它打架时,消极思维才是有问题的。
与想法融合的时候,无法与想法分离。在融合的状态下,我们完全被想法“卷入”:被它占据、摆布,迷失其中、与其战斗。
当我们与自己的想法融合时,它就会严重影响我们;但当我们与其分离并意识到它只是一些语言和图像时,那它就只有很少的影响或者根本没有影响了(即使这些想法恰巧是真实的)。当我们知道如何与其解离时,它对我们就失去了影响力,就不能阻止我们成为想成为的人、做想做的事。
解离的目标是:活在当下并采取有效行动。如果我们的想法对自己是有所增益的,那就应该用好它们;但如果没有帮助,就应该给它们一些空间,让它们自己待在那儿。
假如你的双手就是你的想法,如果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使用它们,让它们改善你的生活,尽请随意。如果此刻它们并没有什么作用,给它们一点空间让它们歇在那儿,顺其自然。
想要建立真正的自信,必须全然活在当下并专注于所做之事,同时,也需要具有高效行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