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希望P3-7再读再收获3》

董伟娟焦点网络初级五期洛阳坚持原创分享第1561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457天)(2021.9.4星期六)

  一、焦点解决的前世今生

    创始人之一史蒂夫·德·沙泽1982年著书发表相关论点开始,sfbt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史蒂夫·德·沙泽、茵素·金·伯格以及多位来自不同背景的伙伴组成的工作团队率先提倡。

    20世纪70年代期间,他们不满足于当时主流治疗取向及其操作方式,通过与团队成员在单面镜后细心观察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以正式与非正式的聚会细致探讨咨询录像带,并聚焦于“使当事人满意的有效介入,探究晤谈效果与咨询介入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修正与发展了焦点解决的哲学观点与代表技术。

  1978年,德·沙泽和伯格的团队在美国维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家族治疗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机构,sfbt这个新兴学派正式创立。

    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广为人知。相关著作、研究及其应用领域也不断增加。

    近二十年开始进入中国台湾地区_香港_内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咨询服务工作之中。

    因它与华人文化的契合,深受华人区域实务界好评。

二.探讨与理解点

1.关于“短期”的理解:

    指的是,这类治疗将有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效用。然而,并非一定在特定次数的短期内工作,强调“不做没有必要的晤谈”,不受限于晤谈次数。

2.德·沙泽其人及焦点:

  阅读兴趣广泛,SFBT受到影响的思潮——贝特森沟通学作品及系统观点、艾瑞克森的催眠、策略学派、东方佛教与道教思想等。

3.社会建构论看重什么?

    看重当事人“主观”认定的现实,不质疑其正确性或逻辑性。

    看重多元差异以及每个人的独特性。

4.关于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需求”。

    每一次访谈,让来访者先开口,这意味着每一次他在决定访谈的主题和方向,咨询师处于协助的位置,来访者才是主角,他在心里估量什么是冲突的,什么是痛苦的,什么是重要的,这是他一次次在把握自己的内在空间和外在现实。

5.任何知识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真实是一种发明而非发现。

6.三个“真实!”

    世界本身的真实;社会大众的真实(即前任发明,后人接受);来访者内心的真实。我们的工作是尊重来访者内心的真实。

  例子:黄色的黄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