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语文课,我带领孩子们走进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第一篇是梁启超先生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一次演讲――《敬业与乐业》。
一听说学习议论文,孩子们有点发怵。他们觉得,议论文很可怕,演讲很难。
怎样让他们消除对议论文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演讲的惧怕呢?我想,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
我说:“孩子们,八年级的时候我曾经给我原来20班的学生,开展一种叫做‘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活动,就是让每位同学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把全班同学的话题纸条叠好收起来,放到一个盒子里,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班里有一位学生抽取一个话题,即时进行三分钟演讲。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
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怎么爱学习的王鹤霖同学竟然率先举手,表明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种活动非常好!首先,这样的活动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了;其次,这样的活动锻炼我们敢于当众说话的胆量;第三,这样的活动,提高了我们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项活动特别好。”
王鹤霖头头是道的发言,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掌声雷动。
“你们看,刚才王鹤霖的发言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也是一次小型的演讲,因为他的发言是面向全班同学,有这么多的观众。他有明确的观点,并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找出了有力的支撑,列举出了三条理由,这就叫有理有据。”我顺势引导学生对议论文和演讲的认识。
常小楷不大赞同王鹤霖同学的观点,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个活动没必要举行。因为,大多学生上课时不敢发言的,举行这样的活动,即使他们被逼着上去,也会说不好,有点浪费时间……”
“你说得不对,谁说我们说不好,浪费时间。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有时候逼他一把,可能会激发他无限的潜能,让他不断地进步。当众发言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怎么可以用老眼光看人,把人看扁呢。”一同学率先反驳常小楷的观点。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们,你怎么会知道我们说不好,这明摆着是你的主观臆断好不好?”又一同学站起来反驳。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
我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暂停。
“同学们,你们看,现在我们仔细分析两位同学的反驳语言,一位同学跟他讲道理,摆事实,证明常小楷的看法错误,二另一位同学引用庄子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常小楷对大家的估测是有失误的,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这不是正确的论据。这样一来,常小楷同学的观点就是站不住脚的,就不攻自破了。而他们两个同学再反驳对方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赞同这一活动的举行。”
“同学们,这就是议论文,这就是演讲。议论文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所以,你还怕它吗,怎么写议论文,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了?”顺势引导,非常重要。
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议论文呀,如果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就是演讲了。
消除了畏惧心理,我们开始走进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敬业与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