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被“成功学”污染的土地上,谈论“成功”特别具有流行病学价值。
教育本来是教人如何自由、如何幸福的,但现在的教育也成了“成功学”的跑马场,小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教育是赛跑吗?世界就是一个狭隘的跑道吗?
因错误的教育观念,加上人口大国各种人均资源的有限,还有身份社会的普遍焦虑,急功近利就成为一种流行病,哪个学校或者个人不染此病,就不合时宜,就会被教育大潮淘汰或者边缘化。
不过,教师的“成功”,我总觉得是一个伪概念。
所谓“成功”就是“完成功业”,但教育有可“完成”的功业吗?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急不得的。况且,教育实近于农业,不是工业流水线,没有必要那么急于做评价。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的发展充满未知,人永远是一个待成品,成长没有极限。即便是所谓的“成功”,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藥赋是不一样的,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时机早晚也不一样。
单从“成功”这个词来讲,我也觉得这是一个社会学词语,它应该是一个动词,而不应该是一个名词,因为成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任何对成功的简单化定义都是可疑甚至可笑的。在一个大概率价值观社会,对成功的物质化、社会化定义,都是对个体生命的扭曲甚至陷害。
我个人认为,成功应该面对两个维度:一个是社会维度,一个是个人的生命维度。社会维度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事功,对社会的贡献,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和价值观念。个人的生命维度就是,你自己身体是不是健康的,你的人格精神是不是健全的,你生活得快乐不快乐?再往高一点说,你过得幸福不幸福?
回到对教师的成功追问上,看一个教师成功不成功,不在于他如何吃苦受累、以学生为控制对象而成为“道德标兵”,也不在于他如何压榨生命本校提高升学率贡献了多少数据,更不在于他如何利用体制优势得到什么头衔或自己谋了多少
“好处”,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可以做出回答:第一,爱不爱?第二,乐不乐?第三,有意义没意义?
一个不爱教育、不爱生命、以学生为工具的教师不管他如何出名,如何受到上级器重,我都不认为他是成功的。
一个成天愁眉苦脸、牢骚满腹、上课如上刑场、享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不管他的教学成绩如何突出,我都不认为他是成功的。
一个只教知识不顾常识、只有情趣没有情怀、只有升学冲动没有教育信仰的教师,不管他有多高的职称和多大的名头,我都不认为他是成功的。
其实,教育本就是为提升人性、成全生命、认识自我、感受幸福、寻找意义而存在的,不是攀爬楼梯成“人上人”。教育是根的事业,是灵魂的产业,是良心工程,不是炫耀成功的“江湖”,更不是权力证明自己存在的绞肉机。
再说彻底点,这个世界,有谁成功了?死亡会让一切归零,连亚历山大这样的皇帝死后也是两手空空,不带走一片云彩,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灰尘,都是时间的废弃物,真正成功的一定是和宇宙同源的某种精神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