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学记》第三讲:识变论和四分论
原创 释大愿 大愿法师 2019-11-06
识变,大体来说分为两种,就是因能变和果能变。
因能变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它生起现行,以种子为因,生现行之果,就是生第八阿赖耶识。有些人有个疑问:种子不是含藏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中吗?种子又怎样去生出第八识来呢?事实上就是,无始以来第八识与它所藏的种子是同时而有的,没有什么第一因;万事万物没有第一因,所以能生的种子,所生的第八识,是因果同时,念念相续,有如瀑流;因此种子生出第八识,而第八识同时也含藏种子,以种子为因,生出第八识,这个叫做因能变。
第二类是果能变。就是指在种子生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同时,第八识的种子生出前七识,并且八个识包括前七识、包括第八阿赖耶识,这八个识在识体上面,都各各生出相分和见分。简单地说,相分就是被认识的,见分就是能认识的主观。
识体四分,就是八识的识体,在果能变的时候,它生起的四种功能,四分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
相分是外境的影相,是我们通俗所讲的,被认识的客观世界。但是你要知道,事实上我们真正通达唯识,就知道这个客观世界其实只是一种影相,它是第八识色法种子变现出来的。见分是心识的认识作用,是能认识的主观的心识。见分是主观的能认识的主体,相分是客观的、被认识的对象。
自证分是心识的验证作用。你看,我们有相分、有见分,这个见、相二分从哪里来呢?它的体就是自证分,识体上变现出相分、见分,这个时候这个识体本身,就叫做自证分。
证自证分是心识再度证知的作用。我们用一些比方就比较容易明白:比方说一个镜子,相分就好像镜子中间所呈现出来的影像,见分就好像是镜子能照的作用。当然这个比喻不完整,或者说不圆满,为什么?因为这个能认识的,它不是一种实体的东西,我们用镜子来作比方是迫不得已的。
自证分就好比是镜子的本体,证自证分就好像是镜子的架子,一个架子把这个镜子镶起来。还有如果我们用一个尺子来量那个布匹,来量一块布有多长、有多宽的话,这个布就好像是相分,尺子就是见分,我如果用尺子把这个布的长度、宽度都量出来了,这个结果叫做量果。量果就是能量量所量,所得到的一个量果,也就是一种知识,这个结果,这个就是自证分;那么我再一次去检查,这样是证自证分,我们去检验所量的这个结果是不是正确,这是证自证分。
八个识每一个都有四分,我们说相分好了。前五识的相分,就是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感觉的对象,被我们所感知的对象,也就是说色、声、香、味、触,这个是相分。我看这个花,我的眼识的相分是什么?我现在所缘的这个花;耳朵听声音,这个声音也是相分,是耳识的相分。但是我们要知道,前五识所看到的都是影相相分,也就是说凡夫看到的只是无明的影相而已。
第六意识的相分是六尘。前五尘,色、声、香、味、触,加上一个法尘。
第七末那识的相分,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以心缘心真带质”,那个叫带质境,就是说它有质,有实质,但是这个认识错了。同样的,就是我们第七识末那识,它的这个能缘的作用,这个见分,去缘第八识的见分,它就误认为第八识的见分是常、是恒、是一,是有主宰义的我,然后执第八识的见分,认为那个就是我,这样,这个就是第七末那识的相分。
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相分是什么?就是根身、器界、种子。“受熏持种根身器”,后面讲到第八识,就会要讲到。第八识的这个五种作用,根身、器界、种子,都是第八识的作用,都是它的相分。
唯识师对四分论的不同主张
事实上唯识师对四分论还有不同的主张。安慧论师主张一分,他只承认这个自证分,他认为一切都是识体,也就是自证分变现出来的;难陀论师主张两分——见分和相分;陈那论师主张三分——见分、相分、自证分;护法论师在这个三分的基础上,再主张一个证自证分,并且证自证分与自证分能够互为证明,所以就不需要再去立第五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