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挺好,但很多人内向,是安全感不足。
很难真正相信、信任别人,惧怕社交,没办法要去社交,完了像瘪了的气球累得不行。自己帮助别人不算什么,却害怕麻烦别人,别人一次小小的帮助就感激不尽、受宠若惊,如果再处于长时间被要求被批评从不被赞许夸奖的环境,还有人在耳边说你得社交,不社交怎么行,面对这些人这样以高要求为准,长时间很可能越来越不想在这个环境,更不想再去新的环境,尤其新环境也是高要求,因为内心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已经让自己很难再打开,再相信自己是被接纳的。
而真正的外向者,往往也是内心安全感充足的人,无社交不欢,社交能够帮助他充实自己,再次能量满满。没有社交,那简直太煎熬。面对高要求,则会更加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达不到,总是在做,有成效的。
面对同样的社交、同样的挫折、同样的高要求,内向者像是一点点背起一整座山,每走一步都是煎熬,尝到的体会经常是生活很难,更别说欣赏路边的风景,呸~风景自顾自潇洒自在,还惹人心烦呢;外向者像是在登山,虽然累,但是路边的风景让他时而停下喘气欣赏,山顶的风景在向他召唤,每走一步都是在向山顶这个目标靠近。简直不要太爽~
于是很多人跳出来说,你看,内向者失去了多少资源,内向者怎么这样,别人都能做到,你怎么不能?
激励派跑出来说,相信我,你经过训练,也能做到,只是你目前缺乏训练。So,康木昂~撕掉你的内向名牌,贴上我家独门秘制秒变外向名牌,你就彻底改头换面了,所有的资源都将属于你,只要你愿意。
恰恰相反,内向外向只是两个名字两个标签,并不能说明内向的人为了让自己外向,就持续逼自己见更多人是有效的。也许还会如最初的栗子,加剧内向程度,加剧排斥社交的程度。
我们对一件物品贴标签,是根据物品本身说明物品,随意撕标签换标签,很可能最后在别人眼里,这件物品会被质疑,到底是什么,能够用来做什么。如果物品置换为人,没有格的物品换为具备人格鲜活的人,被随意换标签贴标签的人会感到无所适从。哪个才是他?怎么做才合乎标签?原本以“物品”为主,标签为辅的主辅角色颠倒。用来帮助我们识别的标签成了派系之争,你是内向派的,不好,你去内向派那边,要么你撕掉内向名牌,贴上我派名牌。多可笑多折磨人~
内向者不是天生内向,就和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一样。你不妨调查一下,或者仅仅做一个观察:哪种孩子走起来生怕碰到花花草草,踩到蚂蚁,像身着夜行衣潜入官府一样尽量收敛,随时注意随时想着怎么把自己藏起来不被人看见。哪种孩子走路的姿态更洒脱,走起来迷一样哒自信,相信自己头有桂冠,低头会掉,长大后亦如此——
从刚会走路就有人在旁边说,这一步不对,这一步还可以跨大一点,哎吖~怎么摔倒了,叫你别贪多跨那么大,这下好了。我刚说的是叫你尝试,没说叫你一下跨那么大吖~你看看你~话都不会听。or没事儿,我们把地给挖了,我们打它,谁让它欺负你让你摔倒的。
第二种,宝贝好厉害刚会走就走得这么稳,麻麻/粑粑好崇拜你噢^_^~哇~第二步也这么神勇,已经连着走了两步,马迷/爸比太爱你啦~宝贝摔疼了吗?麻麻/粑粑看看宝贝摔哪儿啦。摸摸~宝贝疼得厉害吗?宝贝还要继续走吖哎哟~抹着眼泪儿还走吖~真是勇敢的宝宝,亲亲我的好宝贝^_^~要不要歇会儿吖~咱们一起处理下刚刚的疼疼^_^~
如果孩子从小被要求你做了什么是好孩子,才可以被爱,每说一句话提一个要求都会被反驳被苛责,怎么会有如此要求,你这么说不对,怎么可以这么说话,他,还敢随意说话吗?他不会,他在说之前就会担心,我说这句话会不会引起灾难?会不会有人不喜欢?那我要说吗?我说出来还会像以前一样被指责吗?一旦有一点被指责,有一个人不喜欢,次数多了,就像一刀一刀凌迟在心,心灵之门逐渐由敞开到虚掩到封闭。他的内心他的经验告诉他,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真可怕,我只有关起来才能少受一点伤害。
包括他的要求,也是有罪的。我不该向别人提要求,那是麻烦别人。如果别人给我帮助,那一定是别人想从我这儿获得什么。如果别人好像什么都不缺,那我还有什么能给,我给不起我也受不起这帮助。在接受别人帮助前已经有一座大山一点点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在别人眼里充满欢乐互助友爱的帮助,在他,并不是动力,而是压力,无法从中享受别人帮助反而从接受帮助开始产生窒息感,一步步逼到角落里。那么,连帮助,我也不要了吧。我要不起啊!
而人际交往就是通过说话交流,互相麻烦得以实现。这些路渐渐堵上,也因此被贴上,此处封闭。内向,由此产生,且对自己毫无辩白之力。
内向不是病,内向是曾经不被接纳不被肯定,内向是现在需要拥抱需要有人说宝贝你真棒,你知道我有多崇拜你吗!
不管遇到做得好做得没那么如心意,给予自己赞许、鼓励,相信自己头上有桂冠——
我!天生骄傲!
· 文………………九尾喵丿
· 图………………pixabay(网站)
· 图片处理….九尾喵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