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时,看到李校长发了一篇公众号,是关于课堂上靓丽的风景线。所谓靓丽的风景线,我所理解的就是师生之间默契、和谐的互动和双向的启发,以及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散发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两者融合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我不禁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从开学之初到现在,仿佛没有一节课出现过靓丽的风景。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教学”?因为中午值班,所以一个中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仍然心存不惑。晚上吃饭时,和同事交流了一些我的疑惑,同事给了我一些建议和方法,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感,我知道是时候行动了,也必须做出改变了。
吃完晚饭后,我将六班小组长叫到楼道,说了一些话,因为晚一是我们班的语文课,所以课前利用7.8分钟的时间,也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了一些。大致内容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语文课堂上必须动脑子,不动脑子是万万不行的。在课堂上孩子们存在惰性心理,当你抛出一个问题时,他们有的不会真正动脑思考,等交流时也是流于形式,最终展示时也是无话可说。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它不在乎能背多少基础知识,重要的是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我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注重这一点了么?往往是当孩子们给不了我积极的反馈时,迫于课时的安排、赶进度,就将答案展示出来。于此,课堂变成了我说我讲,孩子们记孩子们写。刚开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看到李校长的这篇文章,才有了自身的深刻反思。也许是我自己轻视了这一点,在课上没有有意识的调动孩子们动脑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此给孩子们强调了动脑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把自己动脑的结晶写在纸上,以便后期的交流和展示。当天晚一在我们班就做了一个实验,这节课虽然只解决两道小题,但是我感觉我和孩子们从这节课上学到了很多,真正达到了师生和谐互动和双向启发。
第二,让语文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动脑产生自己结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整合,这时,小组长必须做好监督作用,让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观点,不说不行,不参与不行,当旁观者不行,必须做一个参与者,为小组的结晶贡献一份力量。小组间的智慧是无穷的,思想的碰撞是非常活跃的,甚至是给了我一些启发。孩子们被这种氛围感染,便会一个个投入到交流当中。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虽会有所差距,但是坚持下去,相信课堂会出现应该有的效果?
第三,大胆、大方、大声的说出来。课堂积极性也许是令每个老师头疼的事情。课堂上学生不活跃可能是因为孩子不会,也可能是因为不想说。第一种情况,调动他积极动脑思考,自己思考不出来没关系,小组交流时倾听别人的意见,形成自己的想法也未免不可;第二种,想办法调动自主展示的积极性,说得好,说得在理,便给予鼓励和采纳,以此激励孩子们自主展示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肯定和赞扬,所以课堂上多一些鼓励性话语,对氛围的调动也有帮衬的作用。
这些设想全部落实到课堂上,道阻且长,但是不得不干,必须干,慢慢摸索,慢慢进步,慢慢收获。
构思于9.16
写成于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