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内观自己,摆脱焦虑;下篇为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上篇共分三章,重点讲述及解释大脑、潜意识及元认知这三个平时大家了解但并不是非常理解的概念。
第一章 大脑 (大脑、焦虑、耐心)
一、关于大脑——作者从人类进化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的相互适应、演变及进化中,讲述人类的大脑总共有三重,即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它们分别控制着人类的生存本能、情绪变化及针对现实世界的理智认知。基于三种大脑的特性,作者提出以下观点:
(一)由于三重大脑的特性,决定了人类本身的天性——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二)人类是一个倾向于自我解释的动物;既为自己的行为、现状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接受的一种理由;(籍此特性,作者在后期提出了利用这一特性,促进个人成长的途径)
(三)人类及个体的自我成长就是克服上述天性的过程。
二、关于焦虑——由于大脑的三重特性,及由此带来的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想同时做很多事,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同时由于个人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人类的焦虑情绪的产生。同时基于焦虑产生的原因,作者提出几种解决办法:——克制欲望,面对现实、要事第一,接受环境,直面核心。
三、关于耐心——针对急于求成,作者提出要保持耐心的观点。
一方面作者提出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没必要悲观、自责;大家要做得就是首先接受缺乏耐心这个事实;另一方面,作者从科学认知的角度出发,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讲解了认知的基本规律,以使读者能对“耐心”有清晰的认知。
(一)宏观角度——
1.讲解了复利曲线的特性,即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突飞猛进。
2.讲解了舒适区边缘(拉伸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的过度区域。同时提出来舒适区、困难区及拉伸区三区的能力分布理论。《刻意练习》
(二)微观角度——
1.成长权重对比:在此作者归纳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轨迹路线图,即:学习——思考——行动——改变,并明确他们之间的权重依次增大。
2.学习的平台期:即学习的进展和收获与时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在某些时间段会出现平台期的瓶颈阶段。
(三)在分析了认知的基本规律后,作者提出几种拥有耐心的办法——
1.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受自己;
2.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3.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4.邀请本能脑和情绪脑来解决缺乏耐心的苦难。——第五章第六节(反馈)
第二章 潜意识 (模糊、感性)
一、关于模糊:从机器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作者提出了潜意识这个概念。并由此展开说明,人的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人的社会系统。
由于潜意识 经常并能轻易左右人的意识,所以人们总是会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使人产生模糊的感觉,而这种模糊正是人生的困扰之源!
模糊有三种,包括认知模糊,情绪模糊、行动模糊!
基于此,作者提出——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一)消除认知模糊:学习知识
(二)消除情绪模糊:拆解烦恼
(三)消除行动模糊:里清外明
二、关于感性:首先定义理性为意识,感性为潜意识。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凭感觉!
作者在此提出一个观点——顶级的成长就是“凭感觉”
(一)如何凭感觉学习:
熔断读书法:当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时候,立刻停止读书,并围绕这个出发点提问:
1.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2.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3.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二)如何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什么事情让自己最触动,而不用脑去思考什么事情最有利。
正确的答案往往都是利他的,因为真正长久的人生意义和幸福只能从他人反馈中获得。
(三)如何捕捉感性
(1)“最”字法。(2)“总”字法。(3)无意识的第一反应。(4)梦境。(5)身体。(6)直觉。
第三章 元认知 (元认知、自控力)
一、元认知:是人类的终极能力;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更是万物之灵的根源。其本质是对自身的“思考过程”再思考的能力。
该能力,和我们日常讲的反观、自省,反求诸己,自我审视等概念类似。
元认知能力的高低,是自身情商的基本标准。
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获取元认知能力的途径:
(一)学习前人的智慧;
(二)反省自身的经历;
(三)启用“灵魂伴侣”;跳出自身看自己。
(四)冥想。
二、自控力:
元认知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甚至可以说就是自控力!
如何提高自控力?——
元时间: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先停留几秒思考的时间,就是元时间。目的——想清楚!
作者提出良好掌控思维的方法,包括针对当下的时间,全天的日程,长远的目标!
针对下篇,作者从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出最低成本的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一、专注力:主要讲做到两个方面:
(一)要收回感受,回归当下,做到身心合一;
(二)深度沉浸:做到目标清晰、极度专注、及时反馈、难易匹配四点。
二、学习力:
(一)在舒适区边缘做好匹配;重要的一点是要拆解提炼合适的学习目标;
(二)深度学习的最优工具,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知识写出来;并每日进行反思;
(三)高手的暗箱是关联, 经常问一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四)打造自己体系的关键环节,利用触动学习法,不用管作者的其他知识;
(五)改变打卡方法,用记录代替打卡,设下限,不设上限。
(六)及时反馈最为关键,学习过程中要有作品意识,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七)该休息时要休息,利用番茄工作法。
三、行动力:
行动力的基础是清晰力,也就是将目标细化,具体化,并且清晰的写下来否则无法支撑到行动。一切源于“想清楚”。
在想清楚的基础上,不要考虑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像个“傻瓜”行动起来!
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四、情绪力
针对情绪力,作者提出唯有心智富足,方能解忧;当人面临诸多困扰时,其心智的成熟度会降低,反而没有的自控力和行动力;即急于求成,焦虑丛生。特别提出当人大喜或大悲时不要轻易进行决策。
为了更好的调适个人情绪,作者提出,不要用单一视角看周围的人和事; 要用多视角能力,进行刻意练习。
最后作者提出要有“游戏心态”!
他提出一个“咒语”——我并不是做这件事,我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告诉自己,为自己而做,为玩而做!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你你自己!
五、人生五件套
1.坚持早起;
2.练习冥想;
3.大量阅读,遵循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的规律;阅读时特别要注意产生关联;并且要读写不分家。
4.好的写作就是聊天,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看到的内容、知识、体验、收获,确认变成自己感知并深度体验过的内容。写作汇总坚持大量使用类比、排比的写作手法,尽量不用其他修辞。
5.让自己保持一个有氧活动中的稍微气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