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笔记)你为什么讨厌自己?《被讨厌的勇气》全书解读

先上本文思维导图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由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一本心理学入门书籍,以对话体的形式,讲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此书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你为什么会自卑?人的一切烦恼来自哪里?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获得自由,过上幸福的人生?

以下就是蓝叔读完《被讨厌的勇气》后,总结出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一、如何正确认知自我

这一部分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个人可以改变吗?自卑真的不好吗?

1、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不管觉得幸还是不幸,这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首先,阿德勒认为所谓“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例如,小A有个不幸的童年,被父母不公平地对待,变得胆小懦弱,所以,长大后不敢勇敢追求幸福。

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的说法,因为小A的不幸的童年,导致了他无法获得幸福的生活。

可是,阿德勒心理学否认了这种说法,它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其次,你的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着的结果。

这里的生活方式,指的是: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

如果你把世界看得简单,你就会用简单的方式来应对这个世界,如果把世界看得复杂,你就会用复制的方式应对。

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怎样。

2、个人可以改变吗?

首先说答案:个人当然可以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无论何时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其中原因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就是不敢远离“舒适区”。

虽然人们觉得现状需要改变,但还是觉得现在生活方式更好,不改变会比较轻松。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及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已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前。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

也就是说,即使人们各总不满,但还是以为保持现状更轻松、更能安心。

其次,受“原因论”的影响。

有时,人们把无法改变的责任推到“外因”上。

例如书中谈到一个青年因为受到“心理创伤”,(这里的心理创伤可能是与父母关系不和,或在学校受到欺负)产生不安情绪,因此只能宅在家里,无法出门。

也就是说,造成青年闭门不出的原因来自外界,而且是过去已经发生的,这些原因是无法改变的,所以青年闭门不出的结果将永远无法改变。

而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了“原因论”这种说法。

它认为青年因为不想出门,才制造了不安情绪。

就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另外,书中还谈到了一个患有“脸红症”的姑娘的案例。

一个姑娘和陌生人接触时总是会脸红,她想治好“脸红症”,因为她有一个心仪的男孩,只要治好了,她就可以男孩表白了。

可是,突然有一天,姑娘的“脸红症”不治而愈了。

原来,那个男孩主动向姑娘表白了,而姑娘的“脸红症”也就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还是要用“目的论”来解释。

姑娘为了达到“避免表白被拒后的尴尬”这个目的,也就是害怕自己的表白被拒绝,而故意制造出“脸红症”这个病来。

这样,她就可以安慰自己,活在“如果我没有脸红症,就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个幻想中了。

所以,当我们渴望改变却迟迟没有行动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究竟在害怕什么?

我们再看前面青年闭门不出例子,可以推论出,青年是因为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选择不出门,制造出“心理创造”这个理由来逃避。

3、自卑真的不好吗?

不是所有的自卑都是不好的,有些自卑有利促进个人进步。真正不好的,是“自卑情节”。

什么是自卑感?

“自卑感”就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觉。

按字面理解自卑的意思,就是觉得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一种劣等感。

比如,你的身高只有165公分,朋友身高有180公分,你觉得自己的身高要比朋友的身高差,产生了一种“劣等感”。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为个子矮,而产生的自卑。

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所谓自卑感是个人的主观臆造,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身高165公分,身高180公分,只是两个客观的数字,为什么会觉得165公分的不如180公分呢?

因为社会主流的评价就是如此,大部分人都会觉得180公分的人穿衣服更好看,体格更强壮,等等。

而这些所谓理由都是人们的主观评价。

咱们换个场景。国家队选拔体操运动员,我想教练基本上都会选着身高165公分,而不是180公分的人吧?

此时,180公分的反而属于“劣等感”了。

也就说,自卑感是会随着价值观和立场的不同,而有所转变的。

自卑感真的不好吗?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自卑感本身不是一件坏事。

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在这种自卑感的刺激下,厨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技艺,终于有所成就。如果是这样的自卑感,反而是好的。

而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自卑情节”,以及其他表现形式:“优越情节”,和“夸耀不幸”。

所谓“自卑情节”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自卑感,没有付出世界行动。

积极的自卑感是这样的,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但是努力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去做微整形,锻炼身体保持身材,努力提高内涵等等。

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等。

健全的自卑感把“自卑感”当做动力,而自卑情结则把“自卑感”当做逃避的理由和借口。

还有一种自卑情节:自负。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例如一个总是炫耀自己的文凭,很有可能他只有文凭一项可以炫耀,而其他方面则平平无奇。

他怕别人看不起他,就不停炫耀自己优越的学历文凭,嘲笑别人没文化,从而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这是一种“优越情节”,本质上,还是属于自卑的一种。

精彩有这样的影视情节。

一个土豪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的人,长大后发了财,赚了许多钱。

于是,土豪就召集以前的同班同学聚会。在聚会上不停的炫耀自己赚了多少钱,有意无意地贬低当年学习好的同学,说书读的再好,赚不来钱也是没用。

这就是典型的“优越情节”。

其实,土豪对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事情还是充满自卑的,但是他他没有通过努力学习来克服自卑感,而是用自己的财富多的优越感,代替学习不好的自卑感。

再来说说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夸耀不幸

就是说那些津津乐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长史中各种不幸的人。而且,即使别人想要去安慰或者帮助其改变,他们也会用“你无法了解我的心情”来推开援手。

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通过诉说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来让周围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担心或束缚支配其言行。刚开始提到的那些闭门不出者,就常常沉浸在以不幸为武器的优越感中。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总结:自卑感是一种主观臆测,人人都会产生自卑感。

真确的做法是,把自卑感当做获取优越性的动力,努力、勤奋地付出实际行动。

错误的做法是,把自卑感当做逃避的借口,失败的理由;用其他方面的优势感,代替和掩盖自卑感;把不幸(自卑感)当做武器来支配他人。

二、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也就说,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就能消除烦恼,获得幸福。

我从书中总结出关于人际关系的6个重要观点,下面就具体讲讲这6个观点。

1、人生不是与他的比赛,你需要做的是超过原来的你。

一提到“追求优越性”,往往容易被认为是尽力超越他人甚至是通过排挤他人以取得晋升之类的追求,往往给人一种踩着别人往上升的印象。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事实上,如果把别人当作对手,发誓一定要超过别人的话,往往会陷入迷茫和无助。

因为,每个人的出生,性别,家庭背景,文化等等,都不尽相同。你以为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出发,事实上,人和人之间也许根本不在同一个平面。既然不在同一个平面,也根本比较不出来谁走在更前面。

你能做的,就是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进一步,更优秀一点点,这样就可以了。

2、发怒不是情绪,而是手段。

有一个成语叫“怒不可遏”,形容一个人的情绪气愤到极点,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人们也常常觉得愤怒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但是阿德勒却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愤怒捏造出来的,只是一种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已。

文中谈到在这一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的声音中依然带有一丝怒气。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的语气交谈了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从中可以看出: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既可以在接电话的瞬间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出来。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她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所以,以后不要再说自己“怒不可遏”了

3、只论对错,不论输赢。

有时人们在讨论关于某个观点或事件时,常常会陷入一种“为争而争,为杠而杠”的状况。

此时,就是谁对谁错已经不再重要了,而是“到最后,我必须赢”的心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是双方陷入了“权力之争”,每个人都认为,只要承认自己错了,就是失败了。

这种只为争输赢,不论对错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个人追求优越性。

而且,输掉的一方,也会耿耿于怀,一定会寻找报复的时机。

总之,这种想法,既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其实,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4、自我价值不由他人决定。

老蓝个人认为,这是全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记住这一点将对每个人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自由就是不再追求认可;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那自我价值如何实现呢?

答案是: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例如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脑瘫小孩,在外人看来,他不但毫无价值,而且还是个巨大的累赘。

但是,孩子的母亲却依然爱这个小孩,细心照料他,视为宝贝。

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里有句台词:“就算是一张厕纸,一条底裤也有它本身的用处。”

5、与他人建立横向的平等关系

“横向”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纵向”关系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一方的地位关于另一方。

例如亲子关系它可以是一种横向关系,也可以是纵向关系。

假如父母于子女之间是一种横向关系,父母就不会认为自己有权利干涉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子女横加指责。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父母对子既不要批评也不要表扬,因为批评和表扬都是建立在一种纵向关系上的。

因为这表明批评和表扬的一方,有着决定对错的权利,批评和表演的一方,比接受批评和表扬的一方更有能力。

父母应该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建立纵向关系后,地位低的一方,会为了得到地位高的一方的表扬,而迎合他人,这样的话,地位低的一方就失去了自我。

6、回报思想要不得。

所谓回报思想,就是每做一件事都期待得到回报,没有回报的事情就不做。

拥有回报思想的人通常会非常痛苦。

例如妻子非常辛苦地做家务,丈夫则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等妻子昨晚家务后,丈夫什么话也没说,还是一直玩手机。

这时,妻子如果有回报思想的话,一定会在心中抱怨:我做家务这么辛苦,丈夫不但不帮忙,还连一句辛苦了的话都没有。

妻子期待自己的行为得到丈夫的回报。

可是丈夫并没有给予回报,这让妻子心生抱怨。

假如,妻子学了课题分离原则的话,就没有这种痛苦:

做家务是自己的课题,帮忙做家务或给予感谢和鼓励这是丈夫的课题,我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好了,至于丈夫怎么做是他的课题,与我无关。

只要这么想的话,妻子就不会抱怨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一定会提出反对:凭什么丈夫可以躺在沙发上轻松的玩手机,而妻子却要累死累活地干家务?你还说不要抱怨?

别着急,这里有一个前提:夫妻关系是值得维护的。

也就说,很可能夫妻感情本来就很好,之所以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是因为之前两人有过约定:妻子干家务,丈夫辅导孩子做作业。而丈夫已经完成了辅导孩子的任务。

三、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前面的文章里多次提到“课题分离”这个概念,“课题分离原则”是本书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核心的方法。

只要学会了这个原则,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都可以解决。

1、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就是,能够感觉到在共同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并能体会到“可以在这里”,也就是拥有归属感。

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2、课题分离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所谓“课题分离”,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别人做与你无关。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例如,工作中,一个同事关系总是正对你。这是你怎么办?

你是和他争锋相对,还是对他百般讨好?

根据课题分离的原则,就是做好你自己的“课题”,至于他怎么对你,那是他的“课题”,与你无关。

对待朋友也是一样。你经常请朋友喝酒吃饭,可是朋友却很少回请你。

这时,你是不是感觉到吃亏,觉得这个朋友怎么这么小气。

按照课题分离的原则,首先确认这段朋友关系还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如果有,那么你应该明白:你请朋友喝酒吃饭是你自己的课题,与朋友无关。朋友是否回请,是他自己的课题,也与你无关。

所以,既然不是自己的课题,何必去想那么多呢?

3、实现“共同体感觉”

前文提到过: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如何做到“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interest),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他者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

阿德勒心理学并没有基于道德价值观去主张“要无条件地信赖他人”。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

如果你并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并且,请你想一想。我们只有在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或行为对共同体有益的时候,也就是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时候,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这样吧?

也就是说,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

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老蓝说:《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每一次阅读,都带给老蓝不同的感受。

最后,终结一下书中对老蓝影响较大的观点。

1、人是可以改变的,无论之前遭遇过什么样的经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只要想改变牛一定可以改变。

2、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3、用“目的论”解释我们的行为。

4、真正要克服的是“自卑情节”,健全的自卑有利个人成长。

5、个人自我价值不是来自他人。自由就是不再追求认可;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6、一切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

7、用“课题分离”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关系。

8、自我接纳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9、一定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全文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