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扪心自问“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持续地进行思考,真实地面对。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也是非常值得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环境就是这样的,我又能如何呢?我根本无力改变。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但我根本就实现不了,想了也白想。”这是真的吗?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之前讲过的逻辑层次理论。
在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理论中,愿景层位于最高层,然后依次是身份层、价值观层、能力层、行为层和环境层。逻辑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高的层次总是在不可避免地驱动着低的层次。当一个变化在高的层次发生时(比如,我想拥有完美的身材,并且在头脑中描绘出了关于这一愿景的画面),它往往就会影响到低层次的行为(比如,每周健身三四次)。相反,如果我们只在低层次上做出改变,而高层次的意识没有发生变化的话,低层次上的改变常常是难以持久的。
解决问题型思维的起点正是环境层(最小阻力之路就是在环境层形成的那条最容易的路径);而塑造者思维的起点则在图中的最高层,即愿景层。为何这样说?因为解决问题型思维是从既有的环境出发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其思考的是:既有环境与现实就是这样的,我根本就没有选择,我只能接受现实。或者是,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次了,依然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放弃吧),而塑造者思维则是从自己的愿景出发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其思考的是: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顺着这个问题,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愿景,以及一幅关于愿景的生动画面。因为这是依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景,所以我对它自然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决心要将它变为现实,于是我打算这样做……)。
以环境层为起点的思考,就是解决问题型思维,这就像是在面对一个象棋的残局,在已有的棋局之上,可以创造的机会所剩无几,只余寥寥几步,只能左右为难,举步维艰。而以愿景层为起点的思考,就是塑造者思维,这就像是给了你一个重新布局落子的崭新棋局,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向着自己的愿景重新出发。当聚焦自己的真实愿景时,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勇气和创造的力量。在运用解决问题型思维时,你聚焦的是那些已经根深蒂固的问题,自然感觉烦躁、郁闷,无能为力。
许多人坚信环境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运用的是解决问题型思维。然而,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看到过那么多来自相同的环境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为什么在那些真实的故事里,有那么多处于相同环境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你认为,正是因为环境,所以你无法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实际上,有人在相同的环境中创造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也被称为塑造者,他们不是先看自己身处的环境怎样,周围的人都在做什么,自己到底能干什么,然后再给自己找个定位;相反,他们会先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愿景),然后他们会一直琢磨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这事干成。
埃隆·马斯克就是这样,他想让人类移民火星。有人问他,你学过火箭科学吗?马斯克说:没有,我的知识都是自己看书得来的,为了干这件事,我愿意去学习火箭科学。
他们都是塑造者,他们塑造的正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以及想要的未来。相同的环境,困住了很多人,而那些没被困住的人正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