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训练营第三次活动收获总结
第一部分:从讲师的身份,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第一,未敢直视内心的恐惧训练营之前与云霞沟通时,内心有恐惧,担心被指责,被挑剔,没有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而是将问题合理化,借替其他导师考虑的角思考,希望给到其他导师信心和鼓励,其实是希望给到自己信心和力量。
第二,随意性较强提前明明准备好了讲课的主题和内容,并做了三页板书,但是,在讲的过程中,却没有根据准备内容去讲,而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讲。
第三,看到自己的模式:
1,太在乎别人的评价。
上一次课程,主要分享的是自己的故事,被大家点评后,思考准备课件时很纠结,感觉离开了“我”没法讲,于是走了极端,本次课程呈现时,基本上没讲“我”,虽然整个课程中没有刻意,但是潜意识已经呈现了一切。
2,身份和资格感本次分享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我介绍。
没有提前安排主持人,自己直接上台后开始带动分享,潜意识里,“忘记自我”只不过是另外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
第四,课程最后呈现的关于序位的部分,自己完全忘记了学员的身份,而是从课程里抽离出来,回到了现实当中,回到了导师训练的现场,与课程内容不匹配。
第五,代入感,融入度,互动性,亲和度,感染力较强。整个过程中带有觉察,与学员的链接度,对学员的感受性,以及互动性,和代入感,自己感觉还比较满意。
第六,对于时间的把控和课堂安排,相对比较刻板,较注重学员感受,去打破了课程的完整性分享时间约一个半小时,时间把控相对较好,本想安排学员分享谈感受,但是看到时间已经10:35,觉得应该让学员休息,然后开始下半场。结果,下半场开始后,因为破了场,没有再组织分享,所以造成课程呈现不完整。
第七,自我认知相对清晰整个分享的过程中,感受性层面带有觉知,课程结束后,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对自己作出相对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比如:主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条理性不明显,故事性不强,整个过程平铺直叙,没有销售的环节,也没有了解客户的需求,整个过程过于灵活。
第八,能够相对谦虚、认真地倾听他人建议,大致整理如下:
1,课程最后没有回顾总结
2,没有与学员后续的链接动作
3,没有及时关注到学员的对抗情绪
4,关于序位部分,没有强调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整个课程朦胧中开始,朦胧中收尾
6,主持和课程的界限和底线不是很清晰
7,层次划分不明确
8,前后承接的部分比较模糊,没有主题框架
9,学员的交付感,得到感不强
10,需求调查和场景预设没有设计
11,课程深度不够
12,未能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将课程推向高潮
13,有自己主观的想法,会引起学员对抗
14,没有主题框架,整个过程过于灵活
15,没有结合PPT和主题,深度和重点不突出
16,未了解主题下客户的需求性,课程内容针对性和共同性不强
17,粘黏性和思考度,学员认可度和吸引度不足
18,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发散性思维比较强
第2部分,作为学员的身份与觉察----
1,姓名曼陀罗,看到了自己的模式: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第1次画圆时比较小,擦了之后重画,结果和之前的大小差不多,只不过是往上往右移了点,可以看出自己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变弱,可以容纳更多的自我之外的事物进来。
2,方向非常明确,目标非常坚定,内在力量感很足,完全可以借助于整个家族的能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
3,所有的感觉都是积极正向,基本不存在内耗或者是消耗别人。
4,身份定位非常清晰,愿意积极主动做事,带领团队前行。
第3部分,作为活动组织者
1,学以致用的能力明显提升,能够将传承导师班的精神在小团队中引领和践行。
2,能够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组织大家对课程内容进行复盘总结。
3,能够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提出有利于三赢的发展思路和想法,初心为正、私心了无。
1)抓关键人物精准获客的思路想法以及实际践行效果的分享;
2)关于客户归属及会员制收费,打包课程的思路(训练营之后着手落实);
3)《父母智慧》招生的发起;
4)关于执行师内训,影响力中心,把“人”放在心里,增加粘度,启动内驱力;
5)训练营下一步安排:
《九型人格》学习分享,研究“人”,已统一购书;
《孝经》思考开直播课程,需自己动手落实组织;
《悟》知识点的学习,讲、透;
关于内关:必修课,与父母、配偶、孩子、自己
4、能够及时退还保证金,并及时公布保证金使用结余情况。
第四部分:院长事项沟通:
1、近期形象照尽快落实,发给乔燕;
2、微信公众号启动;
3、学员写文章———出书,送书、宣传;
4、关于连接与合作, 主动出击,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实现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