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以及功夫电影把中国功夫弄得神乎其神。作为文艺作品无可厚非。人们需要神话,向往神奇,以点缀平淡的生活。但确实有很多人当真了。包括一些外国青年。
无论有什么武林秘籍,无论一个人怎么训练,都不会超出物理学的原理。
比如,所谓的轻功,不会使一个人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升。找一个会轻功的人,其跳高和跳远的成绩决不会高于现代体育运动的世界冠军。所谓的飞檐走壁,只不过是训练出了一些攀爬的技巧。
还有硬气功,绝对挡不住子弹甚至弓箭的刺穿,义和团当年喝鸡血念咒语都没用,被八国联军一排排打倒。看电视,有人练铁砂掌,实际就是把手掌的皮肤磨厚一些、肌肉练得更发达一些而已,没什么神秘的。看非洲土著,可以光脚在旷野上飞奔,无他,就是脚掌厚。
所谓的“气沉丹田”,只是在需要用力的时候,把腹部的肌肉绷紧的一个动作。因为人体的腹部是最弱的部位。中医以及武侠小说中的“气”,以及什么内力、任督二脉,都是玄虚没有根据的东西。现在气功大师已经不流行了,现在又出了一个练真气的甘肃卫生厅长。
功夫也好,跆拳道、空手道、泰拳也好,都属于搏击,制胜的因素不外乎速度,力量和技巧。
中国功夫许多是花架子。看散打比赛,并没有那么多套路,因为没等你摆好架子,对方早已踢过来。戚继光对付倭寇,训练士兵都是用简单有效的招式。
以中国功夫对付泰森,技巧应该没问题,速度不好说,力量没法比。没有速度,技巧没等展开,对方拳头已经到了。没有力量,你打到泰森,他无所谓;而他打你一下,你受不了。
最近微信里有一个视频,一个画家、武术爱好者在口若悬河地讲中国武术的精深奥妙,意思就是中国武术不是用来搏击的,是用来修心养生的。这让我想起一篇鼓吹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的文章,意思是中医不是看病的,是比科学还高明的、涵盖一切的“医道”。我在后面评论道:中医治病不行,就跟你谈文化;武术打架不行,也给你来文化。真愁人!
功夫的神秘和武侠的传奇,都是说书讲故事的人演绎出来的,以增加故事的可听性。那些超乎寻常的能力,也寄托了人们对突破人体极限的渴望。
练一门功夫,搏击的速度、力量和技巧都会得到提高,同时强身健体,没什么不好,只是别弄得太神秘。
在《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等小说或评书中,两军对垒,都是两员大将在马上大战多少回合,输的一方就算战败了,似乎和士兵没什么关系。我对儿子讲:历史上真正的战争从来就不是这么打。儿子很惊奇:那怎么打?我说:打仗靠的是排兵布阵、战略战术、将士的士气、平时的严格训练和战时的后勤保障。真正的统帅靠的是头脑,诸葛亮、曹操都是读书人,孙膑双腿残疾却打败了庞涓。当然,带兵的武将是要带头冲锋陷阵的,但决不是武术比赛。
说书讲故事如果按真实的历史来讲,既复杂又无趣,就没人听了。《百家讲坛》以及易中天、于丹的成功,就是把枯燥的学问娱乐化一点。人们喜欢功夫片,就像喜欢《007系列》的詹姆斯.邦德一样,我们需要英雄以满足幻想。
只是不要把幻想当真。
中国人最没出息的思想,都体现在武侠小说里:1、最厉害的、最后出场解决问题的,永远是须发飘然的师傅。按照这个逻辑,几千年来就是一代不如一代,越往后越是废物。这也说明人们总是不愿长大,被别人欺负,回家找大哥,找师傅,或者找伟大领袖。2、总是渴望找到一个武林秘籍,不用勤学苦练就能获得超人的能力。比如治病这事儿,不需要用十几年的时间在医学院学习现代医学,我们已经有了祖传秘籍,《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等。老祖宗、师傅说的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