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如果你会做,直接去做就是了。如果你不会做,当然要去学了,学会了就开始做。而如果你学不会,那原本就应该接着学,可绝大多数人在这里却选择了“不了了之”。还有更狠、更气人的情况:
1、明知道事情该怎么做,甚至很清楚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可就是不做,没做。也不是不想做,但反正不是今天做——明天再说呗
最气人的情况是这样的:
也不是没做——做过,很早就做过,但就是没有持续做——反正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们都格外擅长把没必要的事情做到底。
(前两天听到了72小时理论,大意是:决定了要做的事情,必须在72小时内开始动手起来,否则就 很基本上不会去做了)
我们的身体里有不止一个自我。
人类的大脑分为3层:鳄鱼大脑,猴子大脑,前脑额叶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战车是这样的:
1、黑马很强大(直觉)
2、白马次之(情绪)
3、骑手最弱(理智/元认知)
我们真正的任务是:
用一切办法改进战车的性能
1、想办法让骑手尽快成长
2、想办法让白马和黑马一样强大
3、想办法让骑手和马配合好。
普遍错误的认知:
1、理智最高级,我们只需要理智就够了。
2、情绪一点用都没有,有也只能是害处。
3、直觉都是错的(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少数人的直觉非常厉害)
(这点还真的是这样,羡慕那些有情绪的人,觉得那个太棒了,自己意识里却认为有情绪是不太好的一件事)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最终,黑马,白马,骑手谁都干不掉谁。
我们不应该用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来衡量他们。人们常常为黑马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耻,但这其实是不对的,是违背事实的,当然也是有害的。
邪念和灵感的产生过程其实是一样的,你要做的不是“消灭邪念,克服诱惑”,而是让元认知正常工作,让它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
再进一步,你要明白,黑马有黑马的用处,白马有白马的用处,他们不仅谁都不能消灭谁,而且恰恰相反,它们是互相需要的,谁离了谁都不行。(直接,情绪,理智,是相互协作的)
直觉得反应比情绪快,情绪的反应比理智快,这是由生理结构造成的,因为黑马离心脏最近,所以最先获得血液和各种养分,然后是白马,最后才是骑手。这也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连唤醒骑手都很难,让他成长就更难的原因。
最有效的调教白马的手段很简单:让骑手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旧的概念,锤炼更好的价值观,反复思考,重复应用,然后把它交给白马(即,建立正确的情绪)。
(时常问问自己,对自己来说什么更重要,做事情的时候,这也是非常好的办法,容易找到核心问题)
建立更重要,更有效的快捷方式本质上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内化的过程,所以,情绪与直觉也都是习得的。
还有,要知道黑马,白马和骑手最终都不是完美的。
最后,要深刻理解“快捷方式”的 建立过程,即,新习得的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次的重复,需要很多次的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
“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
“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通过重复而完成了内化的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那些新技能。
写作是反复思考并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被内化,而且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和结果都是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强化和内化。
一切的”半途而废",其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是: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致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