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最后一天学习《如何高效学习》,今天的内容相较前十几天的内容轻松一些,是对前段学习的一个总结。读到这里时,我也很激动,这本书终于被自己以这样的方式读完了。
第4部分 整体性学习的小结
现在就开始吧
整体性学习不是那种你读一次就能马上掌握的方法,它是一种包含多种技巧的策略选择和运用,所有这些技巧都可以改进你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自试一试,不断练习这些技巧,会给你很多学习上的启示。
从哪儿着手开始应用整体性学习取决于你自己,但是假如你不确定从哪里开始,不听听作者的建议。
分析你的强项和弱点
在阅读整体性学习策略之后,第一步应该是找到人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点是什么。有些弱点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弱点则需要弥补。
你可能已经明白自己擅长的科目是什么(数学、历史、艺术、科学,等等)。现在你应该花点时间问问自己在应用整体性学习策略中,最困难之处是什么,最不擅长处理哪一类信息。
就作者来说,他知道自己擅长处理抽象信息和具体信息。作者说自己有发达的视觉学习能力,在整体性学习环节中,作者最擅长的是拓展阶段,通过练习,他在获取和纠错方面的能力也大有提高。
作者说自己的弱点是处理信息随意信息,虽然学习了本书提到的那些工具,处理随意信息能力有所改善,但是处理一堆事实、日期或者定义从来都让作者头痛不已。知道自己学习上的强项和弱点后,就可以扬长避短,学习新技术以弥补任何不足。
从智力挑战开始
智力挑战的目的是养成新的习惯,许多新方法一开始用起来都很费时间。练习2-4周后,速度和效果会大大提高。最后,你需要根据学习的目标对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
(1) 至少坚持3周。可能你想学会本书介绍的很多技术,但是要记住,如果你不坚持3周以上的智力挑战练习,很难将新技术变成一种习惯。
(2) 一次只做一个。不要试图一次完成几个智力挑战,一次只专注一个。
(3) 比喻、内在化和图表法优先。这些是整体性学习中的核心技术,就从它们开始吧。
(4) 使用奖励材料。本书附赠有6段专门设计用于练习智力挑战的奖励材料,利用它们会让你更轻松些。
(5) 记录下学习的过程。练习智力挑战时,坚持写一句话日记,用一两句话记下你的体会和感受,有助于你坚持下来和解决练习中的各种问题。
建立良好的学习程序
本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在介绍如何节约时间的心智活动。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不过即使学习策略一流,如果你的学习习惯不好,一定也会浪费大量时间。
下面介绍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保持高效率的建议。
(1) 是每天学一点不是考前抱佛脚?看起来后者节约时间,实际上前者才是高效率。
(2) 你的笔记和课本组织得好吗?虽然我喜欢一次学习就搞定它,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复习,假如学习材料凌乱无序,肯定会浪费时间。材料越有组织,复习起来压力越小。
(3) 学习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是左顾右盼、三心二意?作者学习时从不听音乐、玩手机或看信息,总是尽量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学习。
(4) 怎样变得更有效率是一个专门的问题。下面列举一些网址供大家参考。
了解你想要的生活
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学习需要理由,比如考个好成绩或者纯粹想了解知识之类的理由。
如果你什么理由也没有,那你最好别去上学了,上学也是纯粹浪费时间。作者也没有说过每门课都喜欢,但是不喜欢不代表没有理由去学习,因为他至少想拿个好分数。
一直以来,作者对学习本身就非常有兴趣,他觉得新的知识和学科总是让人着迷。不管上学还是工作以后,这种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整体性学习策略。
没有人能逼迫你喜欢自己讨厌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种策略能促使你学习不想学的东西。如果你仅仅想得到名牌大学的凭,而不是知识本身吸引你,那么拿到文凭后你该怎样继续学习?
找到你学习的理由,即使理由简单、古怪,也要有一个学习的理由。
古人读书是为光宗耀祖,今人读书是为了上大学,找个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都是学习的理由,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识本身吸引你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下去。
主要概念的小结
整体性学习策略强调将信息编织到知识网络中,而不是给自己加上机械记忆的负担,这个策略的基础有以下几方面。
(1) 结构---关于某个学科的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它是你大脑中的城市。
(2) 模型---将信息压缩成最基本的单元,模型是结构的种子。形成模型的方法包括比喻法、内在化和图表法,模型是你的知识道路交通图中主要的几个十字路口。
(3) 高速公路---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创造性的思考。“跳出盒子之外思考”很好地描述了这种跳出原有结构,从其他结构来观察原有结构的思考方式。
整体性学习有5个步骤,但是并非按部就班,只是大体按此顺序进行,不能拘泥于这种顺序。
(1) 获取---通过感官获取信息。
(2) 理解---明白信息的表面意思。
(3) 拓展---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
a)深度拓展---探究知识的背景。
b)横向拓展---探究知识的关系。
c)纵向拓展---与其他结构联系后,从其他结构的角度探究知识。
(4) 纠错---剔除错误联系。
(5) 应用---将知识应用到各种情境中去,包括现实生活。
信息的消化吸收类似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不管你吃的是什么,过程是一样的,但是吃的东西可以大不相同。认清不同的信息类型有助于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信息的类型有以下五种。
(1) 随意信息---事实、日期、列表规则以及某种顺序。信息特点是没有逻辑分类或相互有关系不强。
(2) 观点信息---信息的唯一目的就是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容易在这儿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能记住。
(3) 过程信息---它是指某种技能的信息。需要反复练习,但是容易记住。
(4) 具体信息---容易视觉化的信息,一般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信息,容易有自己的经验。
(5) 抽象信息---信息不容易有自己的经验。数学、哲学和物理学都是非常抽象的领域。
技术一览
快速阅读
(1) 指读法。
(2) 练习阅读。
(3) 积极阅读,改善边读边学的效率。
笔记流
(1) 不要呆板、僵硬、貌似层次分明的笔记。
(2) 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比喻法
寻找历中的故事、图像或是过程,它与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有某种类似。
内在化
(1) 为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创造脑海中的图像。
(2) 在这幅图像上加入其他感官和情感。
(3) 寻找图像不适用或不足的地方,防止产生错误的联系。
图表法
创造流程图、概念图或图像,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
联想法
(1) 创造一系列容易视觉化的符号。
(2) 在条目之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
(3) 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立联系。
挂钩法
与联想法相似,只不过我们是把每一个条目与事先建立好、容易回忆的0-12的视觉符号联系。
信息压缩
3种主要形式:
(1) 记忆术---压缩若干知识,用一个单词代替。
(2) 图像联系---创造一幅能联系若干知识的图像。
(3) 笔记压缩法---用寥寥几页纸缩写内容庞大的笔记。
实际应用
寻找将知识用于你日常生活的途径。
模型纠错
经常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发现整体性知识网络中的潜在错误。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建立一个大约需要1-3个月完成的项目,从而逼迫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自我教育来说是有用的练习,特别是在没有什么知识结构可以指导时。
高效率学生
(1) 管理能量。
·保持体型,健康饮食,不要熬夜。
·一周休息一天。
(2) 不要“学习”。
(3) 绝不拖延。
·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
(4) 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
(5) 有组织。
·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费用低廉、方便迅速、收益大,但是实行起来也有很多难点。它缺乏系统安排,较传统教育学起来难度更大,提高自学能力的主要办法以下几种。
(1) 养成良好习惯。
(2) 克服挫折障碍。
(3) 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
结语
今天,这本《如何高效学习》全部学习完了。我突然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把内容安排得清楚明白,最爱今天这篇总结,让我在之前阅读时的焦虑一扫而光。这本书是值得反复研读的。
我是挹洗俏月,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