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步入真正的自我永恒存在之道。
第一章、开宗明义
第2节.从生死疑惑到灵魂探索
3.灵魂观的人类学溯源
尽管我对于终极问题的思考比十年前更为深入,但我的推演和反思仍然局限于“灵魂”这一概念,未能超越这一框架。对于初涉生死之谜的人来说,跳出灵魂观念是困难的,因为这一观念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已深植于人类文明之中。灵魂观念是人类普遍用来解释生死问题的原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由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描述为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强调事物间的神秘联系,缺乏现代逻辑的抽象性和独立性,使得灵魂观念易于被接受和传承。
灵魂观念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解释,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由于古人对自然界的理解有限,他们对梦境、幻觉、疾病和死亡等现象感到困惑,从而产生了对灵魂存在的信仰,相信灵魂能在人体死后继续“活着”。这种观念在许多原始文化中体现为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等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将生长和活动现象归因于灵魂,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详细探讨了这一观念,认为它是蒙昧人和文明人的哲学基础。他们将自然现象人格化,认为自然界充满了“精灵”、“魔力”和“神力”,并用万物有灵的观念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存在和发展。
不同文化中的灵魂观念既显示了其在全球的广泛趋同性,也体现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艺术领域,灵魂成为重要的主题,从南美的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到中国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家们通过描绘灵魂与死亡的关系来探索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宗教和神话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灵魂观念,如古希腊神话中灵魂与神、英雄和死后世界的联系,以及东方宗教中灵魂作为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载体。古代哲学家们也通过理性分析来探索灵魂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提出了关于灵魂与肉体、意识、道德等关系的理论。
灵魂观念作为人类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支撑着人类的终极关怀。它经过艺术、神话、宗教、哲学的推动和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对生死问题的理解,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使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道德约束。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科技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使灵魂观念逐渐被边缘化,但在新的终极关怀支撑找到之前,“灵魂观”依然是人们排解死亡恐惧的首选观念。人类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对当今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依然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