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的心情郁闷了三个月,起因应该是从北京的天价学区房..........
那一年北京的话题离不开“沙尘暴”和“雾霾”!然而我的孩子刚出生不久,觉得北京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便选择了带着她回到老家洛阳,这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记得我们好像还是本地的第一届幼儿园学生,那时候爸妈都上班,经常忙的忘记接送,我们会留在园长家吃饭和玩耍。无忧无虑……六岁在我看来应该是有记忆的,当时的教师、班级、我们做游戏的情景,还有调皮捣蛋的同学是谁,包括园长的家……我都记得很清楚。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楚儿应该长大也不会忘记双语幼儿园的一些事情吧!
我上小学的时候,新的教学楼没建好,而老的教学楼被列为了危楼,我们曾经也停课轮流半日制的上学,学校有时调配不开教室,我们还在操场上排排坐着读书。爸妈都是双职工,或许忍受不了我只上半天休息半天的事情,因此送到了乡下姥姥家,每天我要跟隔壁的邻居小朋友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学校,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五年级我们终于换到孟津实验小学新的教室,班主任姓谢,是个教数学的女老师,就在那一年我的数学突然开窍,突飞猛进到前几名。后来在县直中学我遇到了很多至今都难以忘却的恩师.......
在我们这一代回忆起自己的上学经历或许没觉得有多复杂多难熬,也没上过什么补习班。可是现在不同了,家长觉得累,孩子也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社会变了,大环境变了,什么都变了!
很多人问我,你们怎么不回北京?有房子有什么的,我也在不断的反问自己?
这两年我的很多亲戚朋友带着孩子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中国。去了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有的在北京没房子,有的在北京有很多房子,有的孩子户口在北京,有的孩子户口在外地!北京的入学政策审核非常的严格,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但多数的理由都是为了孩子,有的为了减负,有的为了孩子的身体。
孩子都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遗传着父母不同的性格,所以具有了特异性,然而从智力来说区别并不大,没有那个孩子特别聪明,也没有那个孩子特别笨!除了天生有智障者除外。
北京去年的雾霾造成了很多孩子得肺炎和呼吸道的疾病,有个别魄力的家长依然辞职带着孩子到云南安家,他们认为孩子的身体更重要!路就是这样的,自己走自己的,自己选择自己的,自己认为对,那么就去做,与他人无关,因为我就是我!
有的家长更看重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要优异,也丧失了很多的休息娱乐时间,这也是一种选择,没有对与错!
所以我自己的观点就是,自己看中什么就选择什么,往自己想的方向去发展就对了,不能看见别人怎样自己就怎样,那样便失去了自我的方向与个性。
现在网络发达了,各种信息狂轰乱砸,把我们这些家长看的头晕眼花,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也不知道怎么做好。有的时候专家的话并不完全适合自己家的孩子,我认为给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是最好的,个体不同,怎么能用同一种方法来限制呢?
教育部门喊着在减负,而课外班在迅猛增加,这真的是一个畸形的趋势。我的邻居搬去了朝阳区,他的孩子上了朝阳外国语,孩子之前没学过外语,现在每天晚上作业到10点多才睡,她说她的孩子现在最缺觉。我的同事搬去了海淀区,她的孩子没那么多作业,每天很早就放学了。她说不求孩子将来非得多么的优秀!两个相邻的区差别就很大,而她们都有自己选择这两个区的理由。
当你的选择多一些的时候或许会更郁闷和迷茫,现在的我就属于被这种迷茫与现实折磨的过程中。我喜欢健身,喜欢户外旅游,带着孩子,上着班,还做了四年的代购。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了,我失去了很多外出的机会。我们没有爷爷奶奶帮忙,只有靠自己!爸爸由于工作的原因,一个月才能见面两天而已。孩子上什么学,做什么作业他都没经历过这个选择的过程,只有被告知权。现在很多家庭或许都存在这样的现状。这在国外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们很难理解中式家庭的这种分离观念。就像外国大使哪怕只有半年的出国工作机会,也会一家老小举家的搬迁。国情不同,观念自然有区别。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我都是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摸索、不要害怕自己不会,农村长大的娃一样有很多都成才了,他们的父母或许还没上过什么学,不认什么字,正是那一份纯真无邪带给他们的福气。现在第一步我觉得教会孩子怎么做人最重要.....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