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问题不埋怨
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孩子玩完了玩具没有收拾起来,你会怎么说?“跟你说了多少次了,玩具玩够了以后要收拾起来,不要弄得到处都是,你怎么老不听?每次都这样,拖出来就不管了,你这样做给妈妈造成了多少麻烦你知道吗?你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走路的时候踩到了绊倒了怎么办?下次再看到你不收拾玩具,我就会全部扔到垃圾桶里去,记住了吗!”
想想看,如果你是孩子,听了这些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即使你心里会有点后悔没有收拾玩具,但是随着妈妈的抱怨,也会越来越生气吧。本来玩玩具心情很不错,妈妈的一顿数落让好情绪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一场战争又打响了。甚至还会觉得,你说我从来都不听那我就不听了,下次我还这样!所以你看,这种过度的埋怨,除了激化彼此之间的矛盾以外,毫无用处。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就是:描述问题,不埋怨。
有这样一个例子:两个孩子跑来吃饭,身上全是水彩颜料。妈妈看到了,就说:我看见两个孩子的手上和脸上全是水彩。两个孩子互相看了看,然后就跑到卫生间洗手洗脸去了。孩子洗干净了手和脸,回来开始吃饭,吃完饭,妈妈走到卫生间,发现洗手池和墙上也都被溅上了水彩的脏水。于是这位妈妈又运用这个技巧说:我看到卫生间的墙上和洗手池里也都是水彩。于是大儿子跑过来,拿着一块抹布说:我去救援!五分钟之后,大儿子喊妈妈再去看,妈妈继续用描述性的语言说:我看到有人把卫生间的墙擦干净了。于是小儿子笑着说:我要去清理洗手池。
看到了吗,只描述问题,不埋怨,会让孩子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描述呢?就是把你所看到的问题说出来。比方说,孩子洗完澡以后又忘了拖地,你不能说“你真不负责任,总是不拖地,想让我进来踩到水摔一跤吗!”而是应该转换成描述的说法,说:“浴室里满地都是水,需要拖一下。”再比如说,孩子上完厕所没有关灯,你不能说“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而是要说:“厕所的灯还开着呢。”
使用描述的语言有个好处,就是能避免相互指责和埋怨,让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比如,牛奶洒了,我们需要一块抹布;瓶子打碎了,我们需要一把扫帚;床单弄脏了,我们需要换一条。在描述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用埋怨的语气。比如在每句话前面加上一个“你”字,就会让人觉得是在埋怨。打个比方吧:你把牛奶洒了,你把瓶子打碎了,你把床单弄脏了。发现了吗?加上了“你”以后,会让人觉得被埋怨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描述问题就是简单地说出来问题本身就可以了,这样孩子也更容易听出问题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有时候,描述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消除大人的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回家不关门,爸爸说:门没关上。结果孩子回敬他一句:那你为什么不关上?爸爸听了以后非常恼火:明明是你回家没关门,是你的问题,怎么还让我关门?于是父子俩又吵了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改怎么办呢?
提示问题不呵斥
提示很简单,并不需要什么技巧,只需要注意在提示后面去掉那些攻击性的字眼就可以了。比如说:“脏衣服应该放在洗衣筐里,你永远都学不会是吧?”“谁喝的牛奶不放回冰箱?要懒死吗?”“苹果核怎么能放在床上?这里简直就像猪窝一样。”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来提示孩子,那么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会引起孩子的反弹情绪。
你要知道,你之所以给孩子提示,是因为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脏衣服不放进洗衣筐,洗衣服的时候就会落下;牛奶不放进冰箱就会变质;苹果核丢在床上,不仅会弄脏床单,还会让房间里有异味儿,等等。只要孩子明白了道理,就达到了提示的目的,但是如果加上了呵斥的话,就会起到反作用。
就拿刚才那个关门的例子来说吧,孩子回敬一句:那你为什么不关门?你可以提示他:“不关门,家里的温度就下降,会感冒。”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理解成你在故意指使他关门,而是为了避免不良后果。但是如果你在后面加上一句“这个道理你都不懂,你是傻子吗?”那么孩子不逆反才怪,下次他会变本加厉地继续不关门。
除了不呵斥孩子之外,提示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使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作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孩子们喜欢简单的用词。比如说,门、狗、盘子,越简单越好,如果父母总是长篇大论地说来说去,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命令,是在强迫他们。不仅如此,简单的词语提示也会给孩子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比如,当孩子听到你说“狗”,就会想,狗怎么了?哦对了,今天下午还没遛狗呢,我还是现在就去吧。再比如说,孩子要上学,可是忘了戴红领巾,你不应该说“你看你,每次上学都记不住戴红领巾,每次都要让我提醒你,你是不是没有脑子啊,什么时候才能长长记性!”正确的做法是简单地提示“红领巾”。这样一来,就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心想“哦,我又忘了戴红领巾,下次可一定要记住别忘了。”
总的来说就是,简单地提示胜过翻来覆去地抱怨,孩子主动地明白道理,胜过抵触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除了描述问题和简单提示这两种方法以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乖乖听话,接下来就是今天的第三个重点:巧用便条不冲突。
巧用便条不冲突
有些时候,出现问题不需要非得当面解决,你还可以使用写小便条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疏导和管理。想想你小时候,是不是很期待收到别人写的小便条?哪怕年纪再小的孩子,在收到父母的便条时也会很开心,这会让他们感觉是收到一位朋友来信,不仅如此,他们会觉得父母抽时间、花精力给他们写便条,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和爱的表现,因此会格外接受便条上提到的建议。此外,便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大声嚷嚷,毕竟拿起笔来总比张开嘴要省力得多,孩子甚至可以主动回复便条,已达到沟通的目的。
那么便条怎么写呢?首先,你得给孩子起一个昵称。比如宝贝,乖乖,妈妈的好女儿等等,亲爱的小航,等等。然后,简单地说出你想说的话。比如你想让孩子傍晚出去拿快递,可以写:亲爱的宝贝,今天妈妈太累了,你可以帮妈妈拿快递吗?或者你想让孩子早点写完作业,跟你去参加宴会,那么你可以写:小公主,今晚七点半有个宴会,如果你能在那之前写完作业的话,妈妈可以带你一起参加。
当然,如果你生气了,也可以写在便条上。比如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女儿收到一张便条,上面写着:小丽,我气坏了,我的平板电脑未经允许被拿走了,上面全是划痕。落款是气愤的爸爸。过了一会儿,父亲就收到女儿的回复:亲爱的爸爸,真对不起,我这周六给你买个新的,不管多贵都从我的零花钱里扣。你的女儿小丽。
你看,如果当面声讨孩子,可能会控制不住负面情绪而大吵大叫,但是这位父亲用便条的方式,不仅控制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可能你会有疑问:使用了这些技巧,孩子们就会一直听我的话吗?当然不是。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的目的不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言听计从,而是在于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