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几位新教师和秦勤老师的备课交流分享,收获很多,特别是自己工作了一年以后再听这些内容,感受更不一样。
记得自己去年开始工作的时候,备课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课堂备课该如何下手,看到资深老师或者优秀教师交流分享的时候,自己只能干看着,不知道该交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和他们交流,感觉自己和他们不在一个频道。
今天听了这些老师的交流,我反思到自己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做到,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方法和技能,最主要体会到的还是秦老师说的,我们备课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再一步一步分解到位。我把备课的思考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两大类。
首先课前准备方面自己还是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不够,之前刘老师的备课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备课指导,但是自己却很少用起来,这需要检讨。其次,自己对于配套书籍的使用很匮乏,和大部分新教师一样认为课本和教参就是万能,对于活动手册认为只是“精美的记录本”,并没有把他们配套使用发挥出真正的价值。最后就是提前做预实验,有些课堂的实验设计课本提供的参考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比如五年级的《地球的结构》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黏土制作出地球内部结构即可,可是由于我对于黏土材料的预估失误,导致学生做完模型要切开展示的时候,由于选用的是超轻黏土材料,需要晾干材料以后切的模型才会不变形,而这个材料从里到外全部晾干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因此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展示,导致学生的热情就逐渐褪去。
对于课后反思这部分,我对于教学设计的再反思也做得不够到位,秦老师说教学设计应该时刻放在手边,以便及时记录课堂上的变化,可是自己几乎没怎么做到,都是上完课再一并进行反思,因此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从开始到最后的落实都比较欠缺。其次,就是资源方面,一个人的学习总归有些坐井观天,和大家交流才知道原来还有更好的广阔天地可以学习利用。
最后,不管我们是从单元备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期备课的角度出发,我们都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的思路来指导自己,就像建房子,只有知道了清晰的大框架,持之以恒的慢慢填补和装饰,最终才会建出属于自己漂亮又稳固的备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