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遍地林徽因
翻阅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发现大多数课文都出自民国。在民国的三十八年间有很多很多的文人墨客,在这些数不尽的文人诗人中,林徽因是那个年代公认的女神,但这篇传记的主人公不是林徽因,而是一个叫徐志摩的人。
最早接触徐志摩大概就是那首《再别康桥》了,这是教科书上的第一首情诗,之所以叫情诗,是因为那夕阳中的新娘和那波光里的艳影吧!
徐志摩出身大富之家,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从小过的就是公子哥的生活。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徐志摩,有公子哥的矜贵和文雅,绝无公子哥的浪荡气习。
他不酗酒,不留恋与花丛,不沉迷于玩乐,陆小曼天天躺在烟榻上抽大烟,他也丝毫不受其影响。
他一辈子仅仅活了三十年,从发表作品到逝世更是只有短短七年,七年间,他创立“新月社”,写新诗,写散文,写小说,翻译外国文学,光是诗歌集,就出版了四部。
在民国的演艺圈里,徐志摩可谓人见人爱,他的朋友们这么喜欢他,可能是被他“雨中等虹”的热烈和真诚所打动吧。
关于雨中等虹,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那是在康桥,有一次下大雨,徐志摩兴致勃勃往外跑,说要去桥上等“雨后的彩虹”。别人劝他别犯傻,他不听,一溜烟跑了。
后来林徽因问他:“你怎么确定会看到彩虹?”
他笑了笑回答说:“完全诗意的信仰!”
这就是徐志摩,一个纯粹的对人生对命运完全抱着诗意的信仰。
大家对徐志摩了解不多,讨论最多的还是他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在知乎上,关于徐志摩最热门的话题是,他到底是不是渣男。
估计徐志摩的朋友们听了,会深深感到诧异,在他们看来,徐志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可爱的梦幻的人,怎么也不会和“渣男”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他善于照顾人,是朋友之间的黏合剂,慷慨而富有同情心,不过他到底是不是渣男,与他有过感情纠葛的三个女人最有发言权了。
第一个是张幼仪。老实说,徐志摩执意要和有孕在身的张幼仪离婚,说白了还是为了林徽因,这就是他被讨论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原因吧。张幼仪在离婚后既当了银行家,又开了服装店。张幼仪是民国时候少有的家室富庶的才女,但他毕竟不是徐志摩喜欢的那一类女子,不般配,两个好人,不一定会有好的婚姻。
对于徐志摩不爱自己,张幼仪是耿耿于怀的,所以才会在自传里提到他不爱自己的种种细节,但徐志摩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十恶不赦,离婚之后不仅没有决裂,反而还维持着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晚年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既然离婚带来的结局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我们有何必苛责那个执意要离婚的男人?张幼仪也终于明白了,徐志摩只是不爱她,不爱,并不等于渣。
第二个是林徽因。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康桥有过一段情,那么“夕阳中的新娘”和“波光里的艳影”指的是谁就不言而喻了。尽管这段感情没有结果,但对于他们来说,对方都是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遇到林徽因之前,徐志摩是不写诗的,到了康桥后,诗兴勃发,至于为什么,我就在此不多做解释了。
徐志摩为林徽因写过不少诗,“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就是为她写的。
对于林徽因来说,徐志摩是她在文艺路上的领路人,引领她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林徽因曾经是“新月社”里风头十足的女诗人,在她的后半生渐渐不写诗了,大概是因为徐志摩不在了,徐志摩对她的影响一直都在,那是一种诗意的信仰,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
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多次撰文悼念他。梁思成从徐志摩飞机失事处捡回一块飞机的残骸,林徽因把残骸挂着卧室,知道自己去世。
她当然不会认为徐志摩是渣男。
第三个是陆小曼。在精神追求方面,陆小曼于她志同道合,徐志摩留给后世的头衔是诗人,艺术家,我总觉得,他原本无意做艺术家,他就像做个简简单单的人。
他们的爱情并不被人赞同和祝福,理由很简单,和徐志摩交往时,陆小曼已经结婚了,为了嫁给徐志摩,陆小曼不惜离婚堕胎。这种事情放在现在,也是新闻头条的风口浪尖吧。
结婚后的生活一地鸡毛,不过还算平和,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热情没有因为结婚而冷却,反而日渐浓厚,他在北京时时常托人带各种时令水果给她,见到新鲜玩意也会给她买,还总惦记要给陆小曼写信。
这样的纵然肆意,更让爱他的人看不过陆小曼。等他去世后,几乎所有人都把他的死归功于陆小曼,认为她是“红颜祸水”,是她的奢侈成行让徐志摩奔波于京沪两地。其实人们忘了,他搭乘那班飞机,是为了去北京听林徽因的讲座。
面对指责,陆小曼从不争辩,在徐志摩去世后,她半生都身着白衣,从不出去交际,她的后半辈子,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编徐志摩留下的遗作,卧室里到死都挂着他的遗照。
对于陆小曼来说,徐志摩当然不是渣男,而是她至死都在怀念的人。
浪漫的爱,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不可即的地步,永远保持着仰慕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圣洁高贵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尝试接触,幻想很快破灭,如此周而复始,一直到死。
徐志摩的死比较戏剧化。
1931年11月19日清晨,他搭乘的邮政飞机从南京北上,在飞到济南一带时大雾弥漫,飞机不幸撞到了山头,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他曾经写过一篇《想飞》的散文,文章中有段文字令人触目惊心:
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顶,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砰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他还真以这种方式告别了他无比眷恋的人世。
胡适说:“徐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花的美样,永远是可爱。”
徐志摩活了三十四岁,林徽因活了五十一岁,这段感情是残缺的,但我觉得他是美满的,在飞机坠落的时候,徐志摩脑海里想的留恋的不是陆小曼,也不是张幼仪,而是林徽因。当他扭头看向飞机窗外时,窗外的一切,满天遍地都是林徽因,但他也知道,满天遍地的一切都属于林徽因,但这架飞机不属于她,因为飞机里有他,他是徐志摩。林徽因去世前卧床十几年,她在睡醒,吃饭的时候都能看到墙上挂着的飞机残骸,都会想到徐志摩,生命虽短,但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在对方心中活出了最长久最美好的自己。
不必因为徐志摩的意外身亡,就将他视为悲剧人物,他这一辈子虽然短暂,却活的酣畅淋漓,爱的轰轰烈烈,活出了很多人几辈子的精彩。
徐志摩被葬在故乡硖石镇,在他的墓碑上,除了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只有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那是他的红颜知己凌叔华亲手撰写的,这五个字是:
冷月葬诗魂。
文章本该到此结束,在这里我解释下关于题目为什么是《满天遍地林徽因》,在我看来,当你真的太在乎一个人,你所看到的世界,满天遍地都是她。
林徽因为她的幼子梁从诫写过一首新诗,但长期被误认为是她写给徐志摩的,我也愿意相信是她写给徐志摩的。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