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聊到单挑,就顺便聊了一下邲之战,有些打乱我的计划,本来计划按照历史年代的轴线聊。周朝分封时,据记载总有1800多诸侯,到了春秋初期见于历史的还有160多家诸侯。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晋,燕,中山,齐,鲁,卫,曹,宋,陈,蔡,郑,楚,秦,吴,越十余国,西周最开始分封的那些如大小村落的诸侯国现在都初具国家规模。战争也由几百人演变为上万人,军事指挥的技术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
春秋时期是是个大兼并时代,战争为各种军事学说提供了舞台,各种各样的军事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并加以完善。汉代张良,韩信整理各类兵书,共有182家,中国主要的兵法都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著名的有司马法,吴起四十八篇,孙子十三篇,孙膑八十九篇加图例四卷,庞煖三篇,尉缭三十一篇,魏公子兵法21篇加图例10卷,公孙鞅27篇,等等
《周礼,地官司徒篇》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
烽火戏诸侯后,周王朝东迁,与邻居郑国不可避免的加深了矛盾,郑国正是扩张的时期,遇上天下共主是邻居,矛盾那是不可调和,年轻得周恒王在公元前707年,讨伐郑国,两军在现在的长葛县附近开始相遇。
周军兵车400辆,统帅周恒王,领导中军。蔡国卫国军队为右军,由虢公林父指挥。左军为陈国军队,由周公黑肩指挥。大概兵力4万人。郑国中军由郑庄公指挥。右军由大夫曼伯指挥,攻击周的左军。左军由正卿祭仲指挥,攻击周的右军。兵车300辆,大概3万人。
这场战争没有啥稀奇,稀奇的是郑国借鉴诸侯中战争时,前驱兵士一旦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无法发挥最大攻击力的缺点,改变了兵车和步兵协同作战方式,编成一种阵法,叫鱼丽阵。这种阵法,大胆的把战车摆在最前面进行冲锋,步兵分散在战车左右和后面,使战车和步兵相互掩护,协同作战,并且战车上有伤亡,步兵立刻填补,保证继续战斗。把一队战车,分成两队,相互进行掩护和协同作战,步兵以五人为一组,填补战车的之间的空隙。并且制订了先攻击两翼的蔡国,卫国,陈国军队,再合围中间。
这种改革让战车的冲击力和冲击耐力大大加强,战斗按照预定模式开始,周的左军陈军首先溃败,右军勉强挡住进攻,但是随着合围中军,周恒王左肩膀中箭,大军溃败。郑庄公一看天下共主差点死于自己手中,吓坏了,马上下令收兵。然后想周天子求和,带着礼品前期周军大营赔礼道歉。郑国胜利求和,周天子无力再战,于是战斗结束。
这场战争彻底打破了周天子的权威,疯狂兼并的春秋时代来到了,诸侯国强势的崛起已经是必然趋势,周天子天下共主,控制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最主要的是郑军的大胆改革,使用鱼丽阵,开创了军事车步协同的新战法,郑庄公把控战争节奏,和进程,适可而止,胜中求和,维护了郑国的尊严,也取得道义上的胜利。让战争指导艺术完美的体现。
邲之战是战争暴力的体现,是战争力量的美。繻葛之战是战争中创新的体现,中国的祖先们善于从战争中总结然后创新,这种战阵的出现是战争总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