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着一对一瑜伽私教习练瑜伽已经超过一年半,这期间经历了两个老师,和无数个小班老师。
第一个教练很认真,每次上课必认真纠正我每一个体式,绝对不会让我感觉轻松,甚至有时候觉得痛苦。因为她期望我每次课都有“进步”。正因为她的认真负责,所以有时候上课我会流下眼泪,因为实在太痛了。
教练评价我很能吃苦,我也认为i每次痛苦的课程让我以为自己在进步,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我坚持了一年,但在体式上的进步不太明显。我的身体确实比较僵硬,但走进瑜伽私教课堂并非因为要改变这种僵硬,而是因为期望能够倒立。我期望能随时随地实现倒立,并且拍下美美的照片。这个初心也许就不是瑜伽的心态。
教练又让我理解瑜伽本身不能用体式的进步来衡量。毕竟瑜伽更多是一种修心术,同时身体的修复也许是全面的,不能只求一面,也许这个进步需要更为长远的眼光,一年太短。
直到我换了一个教练。
我的新教练反对在肌肉僵硬的时候硬拉,认为这样反而不利于力量增长。他更多通过鼓励的方式让我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习练,同时让我在家有针对性地持续练习几个动作。
大概在5次课以后,再加上我坚持在家练习那几个动作,我居然很快突破了“轮式”。这是我之前无论如何也无法自己完成的体式。
有意思的是,当我交叉回到前一个教练的课堂的时候,她惊讶我居然能做到轮式,赞赏我的进步,却没有追问这个变化如何发生。
教练对于一个希望不断进阶的学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是一个能够站在更高位置的教练能够帮助有针对性地提高和突破,并且更好地帮助坚持下去。因为进步,是最大的动力。
组织发展也同样,如果遇到了瓶颈,一定要去找到“教练”,或者是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通过更为高的眼光,有针对性地诊断和练习,才能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