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冥想,最早是去年从一本《释放》的书上看到的。书里列举的冥想步骤很简单,我就试着做了起来,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的焦虑,尤其是午休时。对我这样一个多年神经衰弱的人,午休时间不仅不能入睡,还会因无法入睡造成神经紧张。我在午休时进行简单的冥想,平复心情的同时,有时竟然会有助眠的效果,算是意外的惊喜。之后还渐渐了解到,冥想也还可以增强人的专注力,不过算是比较高端的增益,我目前还没有体会到。
冥想的流派十分繁杂,抛开那些披着冥想外衣的身心灵邪教,维基百科对冥想的定义是:通过极度专注,去除杂念,把情绪、精神波动归零,回归平和、稳定。从这个定义可见,缓解焦虑,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是冥想的最基础效用!<Buddha`s Brain: The Practical Neuroscience of Happiness, Love and Wisdom>这本书里讲了很多种冥想的方法,但我感觉叙述得有些重复与拖沓,总体看下来,我个人觉着冥想其实是简单、易入门,且流程相对固定的,所谓不同的冥想过程,好比是给浏览器加了一些特定的插件,以便于在某些特定的场景更为有效,但是没有这些插件,也不并会影响冥想的基础效用。
准备过程
在没有干扰且舒服的地方,背靠在椅子上,如果想要助眠,躺在床上也是可以的。
如果环境比较嘈杂,或者神经过于紧张,可以用耳机播放一些轻柔的自然音或者轻音乐作为环境音辅助,强烈推荐【潮汐】这款App,除了环境音,还可以选择人声引导。
调整状态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开始全神贯注于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方式有多种:
1. 深呼吸。比平常更深地吸气,并数数1、2、3、4、5;停顿1~2个数;然后开始呼气,同样数数1、2、3、4、5。重复以上过程。该过程其实是有神经学依据的,人在吸气时,交感神经系统在活动,心跳会微微加快,而在呼气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会减慢心跳,更容易让人感到平静。人正常的呼吸动作,呼气过程往往都比吸气更为短促,因此通过数数的方式让呼气与吸气时间一样长,就会在短时间内平复压力与负面情绪。
2. 膈式呼吸法。双手贴在肚皮上去感受肚皮随呼吸的起伏,借助手的起伏动作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呼吸的整个过程:从鼻子呼入,缓缓下沉至小腹,小腹自然撑开,然后缓缓呼出释放气息。周而复始,直至身体没有一丝绷挂。待熟练后,可以将双手放在胸口,甚至是不借助于双手,也可以使用膈式呼吸来放松自己。
3. 渐进式放松法。一个接一个地关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从头到脚,当然也可以从脚到头逐渐放松,【潮汐】App的提示音大多是引导这种全身放松的。当时间不太充裕,或者某些部位特别紧张时,重点放松几个部位即可。想让哪个部位放松,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地方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做法,比如可以对着自己说“放松”,也可以在意识中给要放松的部位画一个点,或是一片区域。
以上三种方式选择一种即可,虽然调整状态、集中注意力的过程算是冥想的起手式,但是有时仅仅做几分钟这样的起手式,也是有效果的!
开始冥想
整个冥想的过程其实是“静观”的过程,即完整地去感知自己的各种生理感觉,不带任何评判观点,不带任何抵触情绪,只是去感知,完完全全地感知!这跟“正时正念”很像,比如正念就可以把意识集中在走路、吃饭等等事情上,不过冥想是需要闭上眼睛的,我更喜欢在冥想时去关注自己的情绪。
刚开始进入冥想的时候,脑中会出现很多杂念,不用特别在意,更不必劳神,只需要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来就好。也可以借助于数数,或者是念咒语的方式将注意力拉回。所谓念咒语,就是以三至五秒的频率,在脑中慢慢地、轻柔地默念某个词,比如“放松”等等。
图画锚定插件:将某个词扩展成一幅图画,一点点地去扩展图画的细节,比如你躺在湖畔的躺椅上,湖泊很美,坐落在宁静的山谷中,微风拂过,带来了松木的香气和孩子们的欢笑声......
幸福甜蜜插件:联想某种幸福的感觉,比如想象着被伴侣所拥抱,熟悉的气息是那么美妙,温暖的感觉充满胸膛,流向全身......
强化内心插件:体会每次呼吸带来的强大感觉,回想自己真正感到强大的时刻,身体充满着力量,强大的力量随着心脏一起跳动;回想始终支持你的那个人或是一群人,想象Ta的面容、声音等等细节,感受那种被支持、被欣赏、被信任的感觉;如果出现了负面情绪也不要紧,回想自己的成长,让那种内心强大的感觉固化在自己的身体里,所有流经意识空间的麻烦、困难如同飘过天空的白云,自己的意识则始终保持着空灵、放松与安逸。
宇宙冥想插件:观察自己内心深处的各种意识,但不要被它们沾染牵绊,不要被它们同化,不要把自己与这些意识视为一体,只把自己当成观众,只是简简单单地去观察,在感知空间中甚至可以通过颜色去区分不同的意识。任由各种经历与记忆闪现,来去自由,然后无影无踪。体察感知空间的广阔属性,它是无边、平静、安宁、空白的,可以容纳任何事物,却永远不会被划过其间的各种意识所取代,始终值得信赖!
选择插件的意义在于给自己的注意力设置标定物,如果嫌麻烦,不用插件也没问题。
在入定前,基本上就是杂念与注意力之间的拉锯战,周而复始,直至注意力一直稳定在一个点上。之后的自我意识会逐渐模糊,意识处于半睡半醒之间,此时大脑处于最低功耗运行状态。
冥想没有时间标准,如果可以入定当然最佳,没有入定也无妨。可以先从 5 分钟开始,逐渐地增加时间,如果途中感觉到困了,不必坚持,放心地睡去即可。
如果要结束冥想,在展开眼睛之前,多花一两分钟去感受这份冥想带来的平静,再用三分钟时间慢慢回到清醒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