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业就被熊孩子整崩溃的你,还好吗?
朋友小颖是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最近她一直跟我抱怨,说孩子每天放学从不主动写作业,一催他就直接哭闹发脾气,每次写作业就像是一场战争,让她很是崩溃。
那天小颖看到孩子看电视就有点不高兴,催他去写作业,没想到他却义正言辞的说:“我就想看动画片!写完作业就没时间看了!”听到这话,小颖一下子火冒三丈:“天天就知道看动画片!今天必须先把作业写了!否则以后再也不许看电视了!”
于是孩子崩溃大哭,不得不去写作业,接下来的事情你应该已经猜到了,必定是一场鸡飞狗跳的写作业战场。说到这里,小颖又生气又悔恨,想要孩子主动去完成作业怎么就这么难呢?搞得自己和孩子又痛苦又崩溃,但是面对这样的恶性循环却又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经常因为写作业闹情绪?你是不是也感到很头疼,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最近看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正好可以帮你解决这些困惑。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提到:
孩子不合作、哭闹,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作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情感引导”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学会了情感表达,就不会再用发脾气、哭闹来解决问题了。
那么怎么做可以让孩子不哭不闹,主动的去写作业呢?我整理了情感引导的3个关键步骤,一步步告诉你具体应该怎么做。
一、提前计划和约定
首先来说说第一步——提前计划和约定,就是要提前告诉孩子,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这样孩子就有可能在心里有个预期,知道在什么时候自己应该做什么。
比如前面说的这个事情,开始的时候,小颖让孩子先去写作业,可是孩子却想着先看会儿动画片,就是因为小颖没有提前跟孩子做好计划和约定,才导致后面孩子不配合、闹情绪的一系列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提前先跟孩子一起做好计划和约定。
比如与孩子约定好,以后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是先写作业,在几点前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几分钟的动画片,具体看多长时间也跟孩子提前约定好,几点之后完成作业又会怎么安排等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以及自己应该怎么做。刚开始孩子可能不会主动去遵守,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帮助孩子慢慢的养成习惯。
二、冷静观察、判断孩子的需要
与孩子提前约定好计划之后,接下来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比如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愤怒和不满,什么事情最让他感到沮丧或情绪激动。
从而了解孩子的需要,比如他是不是累了?饿了?或者太过兴奋了?因为孩子之所以有不好的情绪或行为,大多都是因为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上面说到小颖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却非要看动画片,还说先写作业的话就没有时间看动画片了,小颖听了觉得孩子是在强词夺理,于是更加火冒三丈。
很多时候,大人由于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并没有保持足够的冷静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没有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孩子觉得不被理解,从而感到不满和愤怒,才开始情绪激动,哭闹、发脾气。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你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然后仔细观察一下孩子是不是累了,哪儿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给与孩子相应的安慰和帮助,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说就是想要看动画片,那么可以按照之前的计划和约定,提醒孩子坚持这样做的后果,从而引导孩子并让他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理解和同情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感到不满、愤怒情绪激动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你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很多时候你自己或许也在因为孩子的不合作而闹情绪。
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你都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小颖的儿子因为自己的心思不被理解,而愤怒大哭的时候,小颖不但没有给予同情和安慰,反而威胁孩子说如果不先写作业以后就不允许看动画片,孩子感受到了无法接受的惩罚和打击,于是情绪变得更加激动,哭闹的更厉害。
接下来的写作业过程怎么可能静下心来专注完成呢?
当孩子说就想先看动画片,如果先写作业就没时间看了,其实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担心没有时间看电视,或者他只是想要妈妈同情或安慰一下就好。
这个时候,你可以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因为妈妈不让你看电视,你现在很生妈妈的气,感到很愤怒也很伤心,妈妈很抱歉刚才对你那么凶,你现在感觉怎么样?”然后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孩子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情绪和小心思得到了妈妈的理解和满足,就会更多的感受到被爱,而不是被控制和否定,从而从消极的情绪中恢复过来,然后就会更愿意配合与妈妈的约定,去主动完成作业。
总结:
孩子之所以一写作业就闹脾气,根本原因在于家长没有从小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方式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应该提前与孩子做好约定和计划,其次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冷静观察、判断孩子的需求,最后理解和同情孩子的感受,从而引导孩子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通过上面3个步骤,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即使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也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加上妈妈的理解和同情,孩子便能够更快的从消极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从而更好的与妈妈进行沟通,增加亲子感情。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爱和理解,也就更愿意去配合与妈妈的约定,更主动的去完成作业。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有耳目一新的教育观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案例,作者提出的情感引导的方法,相信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困惑。
这本书推荐给小颖,也推荐给面对孩子的问题同样崩溃的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