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做个小调查,你的朋友圈有多少好友?你的好友主要在哪里? 思考一下,想想10年前,你的朋友圈范围有多大?大部分人估计朋友圈都在本地。如果你有外省,外国的朋友,是否主要是因为你去外省外国读书或者参加一些全国性,全球性会议所获得的。如今,互联网将世界连为一体,尽管在物理空间上还有海关的关隘,但是,在互联网上,基本上一马平川,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个物理的跨度今天看来稀松平常。“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李白看来已经是高级高速了,但这个场景在当今的高铁、飞机情境下依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算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个在古代骇人听闻的速度,对于光纤通信已经全国普及,全球通行的信息化时代来说,也是不足为奇,来一场全球同步的视频会议,现在也是小菜一碟而已。
与此同时,你是否也注意到,你的朋友圈正在扩张,你的朋友圈的位置,已经从主要是本地为主,扩张到了省内,国内,国际。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里,要归功于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设施,以及包括华为,中兴,爱立信等网络设备提供商,中国电信,移动,联通,Verizon、BT等众多的基础网络运营商,也包括联想,IBM,HP、华为,苹果,OPPO小米三星等终端提供商,以及微软、腾讯、谷歌在内的众多国际化信息技术公司,这些公司的共同努力,架构齐了世界通信互联互通的模样,让我们可以轻松的发个朋友圈,与世界各地的人因为共同的需求而在一个群内交流。
可要知道,在100多年前,古人们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跟想念的家人无法面对面共同倾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能放在诗词中,作为美好的想象而已;到了战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而信息传递最高效的工具,就是驿站,最快也只有800里加急,可要知道,连续2个小时的加急文书快递,可是要透支好多驿马的啊。
如今,国内疫情接近尾声,期间大部门人还是要工作,学习,那么随时随地来一场多方会议,一起上一堂直播课,过去想象都难的事情,这次在国内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和大范围的应用。
可以说,疫情将我们都变成了互联网人,疫情,为国内的互联网化按下了加速键,不再是,start off light, bump it up in the middle, and kick into high gear 这样的按部就班了。因此,新的网络环境下,你需要新方式来适应新的社交方式。
近期,在这波社交化工作生活中,加入了不少群,其中其中一个群,要求你写下你的自我介绍。我从中摘录一条。
【坐标】:
【工作时长】:
【行业/职业】:小红书运营/电商运营
【当下,期待在职业上实现怎样突破?】:学习电商运营的关键操作,并想知道如何借助新媒体运营来辅助电商销量的增长;小红书增粉困难,找出原因;写不出吸引人的标题和文案,不清楚什么样的文案是粉丝喜欢的
【期待班班给你什么样的帮助】:分析小红书账号现有的问题,为什么精心写出的帖子不能收录;淘宝店刚起步,想知道初期需要做哪些重要的操作。
你看这个案例很清楚的表述了,你是谁,你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需求。这样,群主,也就是班班就很容易把你在微信备注中按照分类整理。
近期,由于加入的社群增多,对标签分类的需求大增,例如得到群组,混沌群组,工作群组,跑步群组,头马群组,社群运营群组等等。
然后在进行地点群组的分类。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大数据分类的过程。延续下去,就是大数据了。
因此,标签分类,是进行精准管理,精确营销的基础。标签,在大数据的基础库---数据库中---就是一个个的字段,各种字段的集合,变成了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库结构搭建好后,按照规则录入数据,就构建起了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索引排序操作,提取对应字段的内容,就可以轻松的获取相应人群信息了。
举个例子,这次疫情防控中,大家经常会看到在交通检测点上,会有一个二维码,大家扫码,系统就会反馈你是否去过疫区,是否具有高风险。为何能这个小小的二维码能反馈这样的信息呢?实际上,在后台的数据库中,把我们的手机号的历史轨迹信息(30内左右)与疫情区域的信息进行比对,进行索引的关键字就是地址信息。此外,大家经常用百度搜索信息,例如,输入关键字”知行小塾“,就能在系统中找到我的公众号的信息。因此,标签很重要。再举个例子,图书馆借书,在书的中缝处有一个条码,下面记录了一窜编码,条码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机读取的字段身份证,而那串编码,就是这本书的唯一身份编码。因此,只要遵循一定的编码规则,大家就可以在一套系统下共存。如果大家留意,你会发现在超市购物中,类似编码也存在,售货员只要扫码,然后汇总就能快速结账,这个背后,都是标签启动的基础作用。
上述的标签,应该说都是标签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好处,那么标签是否也有坏处呢?
我们将眼光放到印度,彼时,甘地领导的不抵抗运动,让英国人毫无办法,只好承认印度独立,但是同时设下了一个圈套,这个圈套就是印巴分治,一条简单粗暴的分界线,让一个国家变成了两家人,两家人在搬迁过程中,虽然故土难离,但是不得不离,因此情绪失控,导致流血冲突,进而冲突升级,变成了大规模的民族仇杀,甚至变成了国战。印巴之间,至今任然是冲突不断。在过去,大家或许就是邻居,同事,朋友,球友,但是到了冲突时候,就只剩下一个标签,你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答错,一刀下去,没了生还机会。
这类标签化的事件,不只是国外有,我们身边也有,例如,疫情初期去超市,你会看到食品货架上基本上被清空,但是有一堆食品无人问津,凑近一看,原来是佬米酒。地域偏见,可见一斑。还有一段时间,突然冒出对河南人的偏见,似乎言之凿凿,但是河南人可是有1亿人的大省,岂能是一个标签所能覆盖的。就连美国的总统,为了甩锅也要用一些地名化来命名病毒,制造矛盾。
既然标签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对标签有正确的认知呢?
1、标签来源自自身经历或者别人的经历,经历经过归纳总结,变成了经验,经验经过耳濡目染,变成了观念,观念沉淀成了价值观。因此,要辨析标签,就要深入分析标签的成因,所谓不抽象看不到本质,不还原就不容易找到真相。
2、标签有好处,便于管理,便于分类,但是标签也有坏处,容易僵化,容易造成偏见,所以要保持思维的弹性,保持多元化的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所谓和而不同。
综上所述,标签是身份政治的一种表现,你需要打造你的标签,更新你的标签,分类你的标签,灵活运用你的标签;此为修己。同时,你需要有开放,积极,理性,多元的态度和思维框架,去包容,理解,认识标签,并且更新,优化别人的标签。扬长避短,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