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种情绪,都是祖先留下的生存密码

我们常被教导要“控制情绪”,仿佛情绪是洪水猛兽。但你知道吗?正是这些喜怒哀惧,让人类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活了下来,最终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在《萨提亚的自我觉察练习》中,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终身研究人类的表情,他走遍世界,甚至深入到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他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针对同样的表情所辨识的情绪是一致的,也就是证明了情绪系统就像呼吸、心跳一样,是人脑结构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有关大脑的演化研究也指出,掌控情绪的边缘系统比掌管理性的前额叶皮质层古老得多。在人类尚未学会思考前,正是情绪指引着祖先在危机四伏的原始世界活了下来。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最主要的四种情绪是喜、怒、哀惧,我们来看这四种情绪演化功能。

1. 恐惧:最原始的警报器

当原始人看见野兽冲来时,是不会思考“老虎、狮子会吃人”的知识,恐惧感瞬间触发,心跳加速、肌肉紧绷,转身就逃。恐惧不仅让人躲避猛兽,也警惕自然灾害如悬崖、洪水,以及陌生部落的攻击。所以,它是刻在基因里的风险预警系统。

2. 喜悦:进化的燃料

原始人在饥饿时发现猎物,大脑会立刻分泌喜悦,这种感觉驱动他们去捕捉、去饱食。吃饱后的愉悦更推动他们思考:“怎样稳定获取食物?”于是优化工具、探索新猎场、建立部落分工,甚至催生了最初的物物交换。

3. 愤怒:边界的守护者

如果有人辛苦猎得的食物被抢走,他一定怒火瞬间燃起。同伴偷懒导致狩猎失败?集体愤怒促使群体谴责失职者,维护协作规则。所以,愤怒是捍卫生存资源、守护群体规则的武器。它赋予力量去对抗、保卫资源。如果没有这道防线,部落或许早已在争斗中瓦解。

4. 悲伤:疗愈与联结的纽带

当一个人目睹亲人伤亡,深沉的哀伤就会溢出。它可能化为痛哭释放压力;或者去寻找疗伤方法、预防悲剧发生;也可能让人去寻求安慰,重获力量。所以,哀伤是修复心灵裂痕、强化群体联结的粘合剂。

既然情绪是生存本能,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愤怒、不敢悲伤、羞于喜悦呢?答案是:后天环境压抑了先天本能。比如一个小男孩哭泣时被呵斥:“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有什么用!”甚至遭到惩罚。他会怎么样?他可能开始学习压抑悲伤,告诉自己:“忍住眼泪才能被爱。”或者转换情绪,觉得把难过变成愤怒才够‘男人’!或者理性隔离:“哭没用,解决问题才有用!”或者转移注意:“忙起来就顾不上难过了...”久而久之,他的情绪通道被堵塞。他并不是失去了“哀”的能力,而是在成长中,亲手为它砌上了一堵高墙“男子汉不能哭!”

所以,任何一种情绪被长期压抑缺失,生命都将失衡:

无喜者:面容紧绷,难与人亲近,容易错失合作机遇。

无怒者:逆来顺受,边界模糊,容易被欺压。

无哀者:冷漠疏离,或咬牙硬扛,拒绝求助,容易陷入绝境。

无惧者:鲁莽冒进,错估风险,容易陷入危险。 由此可见,情绪本无正负之分,恐惧让你远离悬崖,愤怒护你尊严底线,悲伤助你断舍离,喜悦引你向光明。

所以,每一种情绪,都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密码,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悲无喜,而是让所有情绪流经你,却不淹没你。怎么做呢?1.  觉察:当情绪升起,不评判,只观察:“哦,我在愤怒/悲伤。”

2.  理解:问问它:“你想提醒我保护什么?需要我做什么?”

3.  表达:找到安全的方式释放,倾诉、运动、书写、艺术...

4.  接纳:告诉自己:“感到脆弱不丢人,求助是智慧。”

因此,情绪从来不是敌人,而是生命的信使,它们穿越时空而来,只为守护当下的你。否定任何一种,都是在削弱我们应对世界的内在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