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高质量陪伴。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不过却也存在着不小的误解。
最近在看崔玉涛的《自然养育》,他对高质量陪伴的解读:高质量不等于要一刻不停地哄孩子,陪他玩、逗他笑。这种情况下,其实都是家长在主导,孩子只是被动接受。这种互动产生的效果其实和让孩子玩那些声光电玩具有些类似,家长很亢奋,孩子觉得很无聊。
小孩子,尤其是小婴儿,他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家长一直不停地说话、逗笑,孩子很难静心来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的机会反而少了。所以说高质量的陪伴要求父母心太上投入和关注,并不是一刻不停地和孩子互动,而不是包办代替式照顾。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看专业的书籍充实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连之前的月嫂阿姨都夸我说,育儿功课做得不错,她下户走了也放心。有理论支撑确实有用,它会让我在遇到各种问题时能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也会更容易去耐心对待孩子的变化。他一直在快速成长,作为妈妈我也不能落后太多,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改进。
今天看到我喜欢的博主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我们更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做他们的港湾,为他们提供宜居的家庭环境,情绪平和,胸怀宽厚,更有支撑力。只有家庭气候稳定宜人,在这个小生态中的每一个人才会身心舒展,枝繁叶茂。我很认同她的观点,这也点醒了我。
经营好自己,经营好家庭,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胸怀宽广,做孩子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