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从零食到药品:东南亚非传统商品售货机的崛起”

在东南亚,自助售货机正突破传统“零食饮料”的边界,向药品、化妆品、生鲜等非标品类扩张,成为零售业创新的缩影。这一趋势背后,是城市化加速、数字化渗透及消费者对“即时便利”需求的叠加驱动。 

以泰国为例,曼谷、普吉岛等旅游热点已出现24小时药品售货机,提供退烧药、避孕用品、隐形眼镜护理液等应急商品,精准匹配游客和夜经济人群的需求;印尼雅加达的写字楼内,“美妆售货机”开始流行,白领可通过触屏试用虚拟妆容后购买口红、面膜等小样,单机月销超3000件。而在新加坡,生鲜售货机甚至尝试售卖冷藏沙拉、鲜切水果,抢占健康食品赛道。 

技术革新是品类拓展的关键支撑:温控系统保障药品和生鲜安全,AI摄像头识别年龄以限制烟酒购买,扫码支付+多语言界面适配多元客群。此外,疫情催化的“无接触习惯”让消费者更易接受非传统品类,而运营商通过高频补货、动态选品(如雨季增加感冒药)进一步提升了终端效率。 

这一转型也面临挑战,例如药品售货机的合规性审查、高价值商品的防盗成本等。但随着东南亚智慧城市基建完善和供应链升级,非标品售货机或将成为“微型便利店”,重构“最后一公里”零售生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