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以德治国,保证人人自觉尊守礼仪,自觉保持上下有序?为政以德,德从何来?
孔老夫子拿什么来保证人人都能具备这个为政以德的德。是仁、是义、是忠、是信。都是又都不是。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
孝弟,是仁之本,亦是义、忠、信之本。好了,我们得看看孔老夫子凭什么说孝是根本,孝又是如何成为根本的。
国人重家庭亲情,因为一家人是自己人。在家庭中,人是亲密无私的。虽有长幼尊卑,但亲爱有序。而孔老夫子的理论说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就是把家庭的有序推广致全国、全天下。如何推广?
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子民。家庭内的无私有序是因为一家人是有血缘亲情关系的自已人。而孔老夫子把全天下的民众都划归为炎黄子孙,划归成有血缘亲情的自已人。
一步到位,这是孔老夫子以德治国的信心所在。都是炎黄子孙,还争个什么呀?大家好好相处吧!但关键是如何让天下民众都能认同自已是炎黄子孙,认同大家都是自已人呢?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12)
祭祖,祖先崇拜,建立一种以祖先崇拜为信仰的宗教。以宗教信仰的力量给民众洗脑。
当然,从家庭到天下,路很长远。其间不是一个祖先信仰所能达到的,中间还有好多好多的事要做。就是这个家庭内部,也不是铁定就相亲相爱一团和气的。有兄弟失和,有忤逆尊长。怎么办?
提倡孝悌,推行孝悌,通过一切手段宣传孝悌,把孝悌列为祖宗崇拜的基本。为什么是孝悌?
一个家庭,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无非就是长对幼、幼对长与平辈相对。长对幼:父母对儿女,爷爷奶奶对儿孙,长对幼的爱是人的自然本能,人之天性,是不会缺不可去的。
幼对长的爱称之为孝,平辈之间的爱称之为悌(弟)。孝与悌并非人之本能,是靠血缘亲情去引发的,是靠教育去促动的。
总结一下:长者爱护儿孙是人性必然,再通过亲情教育引发人的孝悌之情,于是我们走出了德政的第一步:家庭和睦。
然后,把和睦家庭的和谐有序推广致全天下。通过祖宗崇拜,以共同的祖先为信仰,家庭_家族_地方_国家_天下都成为一个大家庭,都是自已人。自已人讲亲爱孝悌,自然全天下和谐有序。这是德政最后一步。
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中间还有好多好多的路要走啊!
从《论语》找证据: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
孝悌是家庭和谐,没有犯上作乱是天下有序。而且,孔老夫子称犯上,说明天下是有上下之分的,这个有序亦就是上下有序。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9)
慎终追远,孝与祖先崇拜。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6)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论语》八佾11)
禘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孔老夫子明确说:懂得禘,则天下如在手掌之中。
孔老夫子的bug:
孔老夫子一直在讲孝悌祭祖,不停地讲,重复的讲。但孔老夫子不讲长对幼的爱。
在家庭,长对幼的爱是自然本能,是人之天性。推广致家族,仍有一定的作用。但推广致地方、国家、天下,那些居上位的还会像家庭内的长对幼一样吗?
居上位者对下位者,不但没有本能的爱,更多的是连基本的仁都做不到。也许后来亚圣孟子才拼命强调上对下的仁吧?
个人猜测,未经考证,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