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闲聊,说到我有个大脑壳。兔总说,嗯,因为有用没有的知识装了一大堆。我无奈苦笑,兔总补了一句,“博闻强识”。
今天看辉哥的文章,里面有一段:“人和人之间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深度,你得找到自己特别关心的领域,可能是1-2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挖掘,达到一定深度。这样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持续的话题可以分享,也可以逐渐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 因为深挖能创造的价值比「博览」要大很多。”
然后想起自己童年的也许第一个职业愿望:成为一名博物学家。愿望来自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后来也有受到跨学科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的传记影响,更加痴迷于了解无限宽泛领域的知识。直到现在,我关心的领域大概有二十个,稍微有点了解的领域有两三个,有深入研究的领域,一个都无。
毕业后从事最久的行业,是股权投资。近一两年工作接触的研究热点,是乡村振兴。今天听博士推荐的温铁军教授的讲座,提到未来乡村振兴的一条潜在路径:通过将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形成的资产股权化,并将新投入的资金作为流动资金注入乡村经济主体,使得农业活动参与到市场经济循环中来,拉动乡村经济增长。如果想找一个研究方向写篇文章,那么股权投资+乡村振兴会是很适合我的切入点。
在知乎上学习研究方法的知识,提到要从看论文开始,尤其是看文献综述。想想和去年兔总和木老师告诉我的一样。反复验证过的路径,会记得更清楚。最近发现想看到的资料,想了解的信息,总是会很快看到和了解到。那么想写的文章,不出意外也会比较按部就班的写出来。
做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