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大家一说《孙子兵法》,就自然联想到《三十六计》;甚至,直接打包封装出售。孙子在泉下深觉幽愤、委屈。
2、《三十六计》是明清时候整理成书,与《孙子》相差2000多年。
第一词:计算
孙子的计,是计算,比较。
五事七计,迂直之计,得失之计,计险隘、远近。
就是对“己彼”的:
五事:道、天、地、将、法进行比较。
迂直之计:对地形的走直线有利,还是迂回有利,进行比较。
得失之计:对成本进行计算,这场战争值不值得打,打完划不划算。
计险隘、远近:对地势的险形、隘形,路途的远近进行比较。
七计:主熟有道?将熟有能?天地熟得?法令熟行?兵众熟强?士卒熟练?赏罚熟明?
是不是很毁三观,孙子打仗居然是个正派人。要知道,春秋前的战争是很讲规矩的。
第二词 诡道
诡道十二法,才是大家最喜欢的“阴谋诡计”。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在这里讲,隐形,误导,动敌。
这一段配合《虚实》,就是讲如何通过非正面决战的方式误导、消耗敌人,同时保存、壮大自己的实力。
同时,《用间》也是通过诡道去“知彼”。
如果弄清楚了“诡道十二法”,《三十六计》就可自然推演。
比如“围魏救赵”,
按照孙子《虚实篇》的避实击虚,“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直接就破解了三十六计,不复杂、不诡诈,自然而然。
所以学东西,要学就学底层规律,学背后的逻辑。
所以在孙子这里,并非“诡计”,而是“诡道”。
道是什么,道就是规律。
《三十六计》是计,《孙子兵法》说道,高下立见。
【引申阅读】:不熟悉原文的,请绕过。
孙子在第一篇《始计篇》,上篇讲计算,下篇讲诡道。
上篇讲实力对比,是正;下篇讲运用方法,是奇。
上篇对应《形篇》的实力之形,下篇对应《势篇》的奇正、《虚实》。
上篇就是《九变》中的常法,下篇就是《九变》中的变法。
三 总结一下孙子“计”的两层意思:
一是计算、对比,讲的实力为根本;
二是诡道、诡计,讲的是虚实运用,说的是变通。
鄙视那些,看到《孙子》就想到阴谋诡计的人,等于是看到胳膊想到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