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好为什么还会有气无力?
在常人的生活认知里,肚满肠肥的人,更容易犯困,因为他们的肠胃会比较大,饮食容易过饱,气血都用来消化食物,脑供血不足,自然经常无精打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身边的朋友或者说自己,明明胃口很好,体型标准并不胖,也会整日睡不醒,有气无力。究其原因是“脾虚生湿”,如果脾虚运化差,肠道蠕动慢,会出现容易放屁,肚子胀,大便黏的现象,这些都说明体内湿气多了,湿重人就会没精神。
从舌象上看,脾虚湿重的最明显舌象是“舌体胖大、苔白厚腻以及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很多人气血本就不充盈,还爱吃肉,这样更容易生痰湿,人就越发没有力气。那么日常中,我们应该怎样养好脾,减少湿气,激发人体气血活力呢?
1艾灸足三里
秋冬交接,正是阴盛阳衰的过程,这个时候改善脾湿,艾灸足三里非常合适。“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艾灸时可采用悬灸20-30 分钟。(如果舌苔黄则不宜灸,具体施灸请辩证)
2脾主四肢,多拍打
脾主四肢,活动四肢增加脾的运化之力,同时将气血疏散到四肢,避免因为气血淤堵在肠道产生更多的湿和热。
天气渐凉,运动应顺应节气动静结合主“收藏”,不宜太过剧烈,甚至大汗淋漓。这个时候每天晨起,可以练习中医传统导引法中的生阳功。拉筋、拍打、通关、开门,锻炼我们的四肢肌肉,让气血畅通,脾阳生发。
3揉腹健脾胃
“重按至痛乃泻,轻按无痛乃补”,揉腹是一个疏通、祛浊、气血新生活跃的过程。长期坚持揉腹,可以把中焦淤堵疏通开了,强健脾气,养好脾胃,健脾助运,减小肚子 。
操作方法:将手掌放在肚脐中央,以顺时针方向揉按36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36次,动作柔和,以肚脐为中心,逐渐扩大至全腹,结束时仍返回脐部,可调和脾胃,通调五脏六腑。由此可见,健脾祛湿,增加人体活力,我们最应该注意的不是“补”,而是“消”。平日里饮食适量,少吃生湿之物,增加肠胃的消导之力,肠道顺畅,气血自然通畅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