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岭峰——孩子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委员,三十余年心理学一线教学研究经验。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的观点是:
1.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去判断未来世界。身为父母,我们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只知道那个世界保证更适合他们,不适合我们,所以我们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来判断未来是什么样子。
二三十年前你只要好好学习了,毕业就给你分配工作,到了单位就给你分房子,你就可以过上一个中产以上的生活了。但现在不是这样了,好好学习是有可能考上好的中学和大学,但是不意味着你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生活。你如果还按照这个模式来塑造孩子,这就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了。
2.孩子不应该是父母不安全感的替罪羊。只有父母自己找到了安全感,孩子才是安全的。父母不要以焦虑的模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只要翻开家庭教育史,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批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面,花费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国外也没有这么做过。只有这代父母是花了这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
如果再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再写中国家庭教育史的时候,回顾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曾经出现过一批家长,他们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的,我相信那个评价保证是负面的,就是觉得这代家长做的是非常不合格的。这个就很冤枉,我们花了那么多心思做这个事,最后还说我们做的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
3.父母过好自己的生命,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有时我们对孩子有很强的控制感,实际上是一个放弃自己的表现,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机会了,就这样了,我还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我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
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承载着他自己生命。如果你真的尊重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
哪怕你是他的父母,其实你也没有权利去规定另外一朵花如何开放,另外一棵树如何生长,因为你也是一朵花也是一棵树。
我们很多人去干涉孩子的兴趣,去干涉孩子的婚姻,去干涉孩子的职业,但最后当孩子遇到困境时,还是孩子自己去承受结果,不是我们大人去承受结果。
如果你不能为他承担这个后果,你干嘛要为他做决定呢。所以,父母应该过好自己的生命,让孩子自由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长成属于自己的样子,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4.做父母重要的是维护好亲子关系。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你在跟他相处的过程中,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氛围。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情绪体验是什么样的,有成就的还是没有成就的,是被看到的还是没有被看到的。
我们常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如果这个世界不能让孩子觉得安全,那么至少在家里面应该有安全感;如果这个世界不能友善对待我们的孩子,至少父母应该很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感到温暖与爱。